破屋太子
“呜呜——”
“车来了!车来了!”
二月下旬,当朱由检刚从西宁离开不久,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响起,一路探访大明各地的朱慈燃也成功从杭州走走停停抵达了南京。
他们这一路上经过湖州、嘉兴、苏州、常州,几乎将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几个地方走了一遍。
当地的人口几乎隐藏过半,修建铁路的人群也是浩浩荡荡。
由于已经对江南的情况大致了解,朱慈燃没有进这几个城池休息,只是在外围观望了一下。
不过,当他来到南京,这座城池就是他不得不进去的地方了。
南京,古称金陵,此地自古晋代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地,即便是在后世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的眼中,这里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
在统治者们眼中这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是重要的赋税缴纳地,所以才有了“天下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的说法。
当然,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商铺的无限发展带来的不全是好的一面,随着城中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治安就成为了极大的问题……
不多时,朱慈燃和刘顺他们就被堵在了距离孝陵五六里的街道上。
在朱慈燃的催促下,四人骑车离开了那条街道。
作为大明掌控东南的枢纽,南京城的北站与东站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一千亩,约六十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并设置了十八个站台,三十四条线路,年客运量可以达到三千余万人。
朱慈燃的一句话差点把带路的孝陵卫指挥使整不会了,他流着冷汗回答朱慈燃,朱慈燃却反问:“我都不行?”
进入孝陵之后,刚一进门,朱慈燃他们就看见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上面栽着许许多多的梅花。
在火车站门口,朱慈燃坐在四轮车上,看着广场上坐在休息椅的上万人,朱慈燃很难想象广场都这样了,车站里会拥挤成什么样。
这群外来商人从这里低价购买商品,然后带着商品乘坐火车,跑去其他地方高价卖出。
受不了堵车的朱慈燃吩咐了后排两名干瘦的锦衣卫,随后便当着他们的面和刘顺下了车。
对于秦淮河,朱慈燃没什么兴趣,他一个太子,没必要去找所谓的清倌人。
由于胡虏入侵,汉人丢失了许多传统,因此在修建这座宫殿的时候,朱元璋是依据《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而修建的。
闻言,朱慈燃也抬手遣退了六部尚书,自己带着刘顺等人走进了文华殿东边的春和宫。
“明日我会上疏父皇,请父皇拨内帑来修葺南京皇宫,你着人拿出一个修葺的奏疏,在三日内写好交给我。”
“额……殿下……这些鹿不能吃的……”
从仙鹤门进入南京城,哪怕仅仅只是外城,但城中各种经济活动令人目不接暇。
除此之外,无非就是商贾们讨论秦淮河那群扬州瘦马的内容。
这话要是被皇帝和齐王知道,不把他打得满面桃花才奇怪。
骑车在街道上,朱慈燃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店铺,街道上也人流如织。
“走走走,别惹事。”
南京工部尚书张延登一脸汗颜走了出来,他作揖道:
他要是真的找了,别看朱由校胖,但追起人打的时候,那跑的可谓飞快。
面对他的询问,刘顺稍加思考就回答道:
“我记得天启十六年六月的时候,户部就上奏过,南京城人口突破一百六十万,现在想必更多。”
骑车只能走马观花,适合欣赏野外的风景,但步行更适合欣赏城市的风景。
走在紫金山下的街上,似乎是为了观赏山景,因此这里的茶楼酒肆遍地都是,尤其是茶馆非常受欢迎。
沿着长长的甬道,朱慈燃他们走进文武方门,休息一下后,一群人有来到了内红门。
关键时刻,一名锦衣卫来到了朱慈燃面前,作揖告诉了他作为东宫的春和宫已经收拾干净。
明楼的背面就是独龙阜,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就埋在这里。
当年作为拥有两京制的大明,后世许多人都在想如果崇祯皇帝能在北京城破之前逃到南京城,依靠江南之地的财力,是否有可能东山再起。
南京城的道路并不算宽广,最少对比他陪都的身份来说不算宽广。
据说朱元璋很喜欢鹿,他觉得鹿很有灵气,在独龙阜上放养了很多鹿,每只鹿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玉,任何人都不能伤害它们,不过……
整个宫城周长五里过半,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
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天启初年,工部曾经上疏,但万岁也以北方战事告急,暂时搁置来回应。”
明孝陵位于南京城紫金山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的陵寝。
这其中缘由主要是自从大明迁都以后,商贾百姓不断的在街道两旁修建房屋,使得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狭窄拥挤。
等到永乐皇帝登基之后筹措迁都,即便在迁都北京之时带走了十几万的商户以及手工业者,使得南京城人口下降至五十余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在这里似乎没有锁“同行是冤家”的话,因为同一类型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
提着二斤纸钱和买来的烧饼,朱慈燃乐呵的笑着,这话让刘顺听得汗颜。
“这皇宫并非是南京工部不想修,而是没有银子修……”
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
“这些鹿可以打来吃吗?”
但是随着朱由检的军事行动,海外行省的开辟,源源不断的海外粮食开始涌入江南,南京城的人口开始再次增长。
不过,自从大明迁都北京之后,除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来祭拜过外,大明二百六十九年中,仅有不到七十年有皇帝亲自祭拜。
由于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能进城寻找生路,因此使得南京城人口暴涨。
“臣领旨……”听到朱慈燃的话,张延登松了一口气,最少朱慈燃还知道问题根本在于没钱,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不过也由于朱慈燃的打趣,刘顺等人心情稍微放松了不少,在孝陵卫士卒的带路下,顺利地登上了明楼。
这样的景象在广州、成都、昆明、西安也时有发生,一般当“抓小偷”喊出来后,当地的百姓都会帮忙抓捕。
“三日后我北返顺天,亲自把奏疏交给父皇。”
被孝陵卫当做精神支柱的孝陵被朱慈燃这么轻慢对待,作为守了明孝陵二百多年梅氏家族的族长,梅春不骂才奇怪。
南京城中商人多、手工业者多,那么餐饮服务业以及文娱产业自然也会很发达。
当然,他们其中有的人也会将其他地方的商品带来售卖,这也使得集市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祖宗……您可长点心吧……”听着朱慈燃越来越不着调的话,要不是身份在这,刘顺肯定会封住他这碎碎叨的嘴。
“这么大的火车站都能挤成这样,这南京城得有多少人啊……”
小吃街、成衣街、鞋帽街、花卉街、书街、戏台街……
由于商品贸易发达,所以南京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商人。
“现在火车已经修通,父皇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前来南京休息。”
朱慈燃随便逛了逛,买了几个老祖宗曾经也喜欢吃的烧饼和两斤纸钱,提着纸钱就向着孝陵赶去。
两人穿过车行道,来到了人行道上,并一路问路,走小巷去孝陵。
“种梅花感觉有些浪费了,我估计按照老祖宗的性格,肯定会让孝陵卫把山上种满粮食和蔬菜。”
因此,外城的道路没有修建的比北京外城更大,而是仅有不到二十八丈。
张延登很是委屈,为了安抚朱慈燃,他只能说道:
“好在南京府每年会拿出三千两银子来修葺,因此内廷的宫殿还算比较干净,完好。”
“……”听着张延登的话,朱慈燃心里也不是滋味。
一般来说,南京城的商人们自己也是手艺人,他们通常一边制作,一边销售。
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所以此地故名“孝陵”。
作为大明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朱慈燃来到南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代表自家父亲,叔父前往明孝陵,对大明太祖高皇帝进行祭拜。
朱慈燃没有想在南京久居的打算,尽管南京比北京繁华,气候也好很多,但他还是喜欢呆在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