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病人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不过这一回,肿瘤科的主任可不是为了公关费才写的论文面对这么一款即将成为重磅炸弹的新药,不好好抓住机会,发一篇甚至几篇高质量论文,那才是傻子。
他甚至已经把目标直接定位到了《柳叶刀》或者《美国医学会杂志》这种世界顶级的医疗期刊上,稍微再次一点的期刊,那都叫浪费!
不说大学里,其实医院一样有发表论文的要求,而且越是大医院,要求越高。
但是不管怎么样,一篇《柳叶刀》或者《美国医学会杂志》这种水平的论文,放在哪个科室都能当好几年的定海神针了。
慕清也忽然就成为了各大医院院长的座上客。
不少之前对她避之唯恐不及的院领导,这时候都腆着脸凑过来,又是恭维她年轻有为,又是夸她眼光好能力强。
就连慕清以前的研究所领导都叹,可惜当初没听她的,开展癌症相关研究,要不然,他们研究所该多风光。
对此,慕清也只能含蓄的微笑。
另一边,之前那个拍了胸脯的领导也说到做到,还真帮慕清联系了几家国内的大药厂。
不过对国内能自主研发这么神的药,人家多少还抱着些怀疑态度,合作的态度也不是太积极,只有一家常年亏损的药厂,对卖出自己的制药车间倒是颇有些兴趣,价格含得也不高,唯一的要求就是买房要接收一部分他们原来的工人。
那领导联系了一圈,只得到这么一个结果,脸上还有些过不去,慕清倒是更喜欢直接收购。
毕竟她不缺钱,而且对跟国有企业打交道搞合作,兴趣也不大。
慕清去看过那个想卖的制药厂了,厂子里的设备都是前几年刚从国外进口的,生产线都没开动过几回,要照现在这个价格来买,她反而是占了大便宜。
唯一麻烦一点的就是要接收工人但要是能叫她们选合适的工人过来,倒也不是不可以。
又过了几天,湖东制药三厂就开始传,总厂准备把他们卖给一个私人企业了,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公司,也不知道是走了哪位领导的关系,估计就是冲着他们厂的地皮来的。
这几年,房地产市场渐渐红火起来,原来压根不值钱的地皮,现如今也成了紧俏货,不知道多少人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来,就想着把整个厂子鲸吞下来,再把没用的资产剥离,只剩下地皮,再高价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