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的曹肃也去勤王了,而现在实力如此强大的他没道理不去干这事。这事在杨瑛预料中,故而也在旁说了几句建议。
其建议也无甚特别的,无非就是借着书中的预知,假装推理一番后,便将天子逃跑路线告诉了曹肃。同时也关注曹肃,要善待天子,面上的事要做足了,顺便的,再弄点难民,抢点地盘啥的……
曹肃这话听得进去。其实,在书里他起初对天子也不错,只是后来天子疑心他,他这个“小心眼”不干了,干脆就不理天子了。
当然,曹肃致死为称帝,也算是对得起老刘家了。
大军要出征,后勤部门自然又要忙碌起来。不过现在的曹肃可不是当初的曹肃了。他有的就是钱,而且今年播种了三万七千亩的玉米,再过几日就能收割了,粮食这块根本没有压力。
不光玉米丰收,今年粟米也是大丰收。而年初杨瑛试种的三千亩水稻马上也能收割了。看那架势,亩产应该能达到四百斤。而且,稻田里还养了鱼虾,等收获时,还能再增加点肉食。
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种田,土制杀虫粉与土肥的运用,让整个兖青两州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这个时候将天子迎来,那是最好不过。
有了天子在手,那许多事就好办了。
很快,待水稻玉米都收割后,大军便出发了。
这回跟着曹肃去的谋士只有郭浃,戏志、荀令都留在各地看家。杨瑛也未去,因为她怀孕了。
这个时候要出征,卫俊心里是放不下的。不过,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活在一片太平里,他与杨瑛商量*后,还是决定跟着曹肃去迎天子。
杨瑛也没意见。她身体不错,如今怀了两月,只要注意休息就好了。其实,古代女子易流产,跟她们活动范围太小,缺少锻炼有关。而与此相对的,那些劳动妇女反而不易流产。
安慰了卫俊一番,将人送出城后,杨瑛便立刻让人加强了各地的巡防,以免有人再来偷袭。
卫俊走了,旁人也不让自己太劳累,闲下来的杨瑛便将卫俊带回来的那个工匠找来,开始完善织布机、纺纱机等。
杨瑛手里有宋元时期发明的大纺车图纸,她打算以这张图纸为蓝本,通过现代知识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来这种水力大纺车的工作效率就不错,一昼夜就能纺麻一百多斤。若是再完善改进下,也许能再将效率提升一点。
纺织机方面,虽然这位工匠师父造出的东西让杨瑛感到惊艳,但是实际使用下来,效率却并不高。毕竟,这还要人工穿梭引线的,这还不如现在的脚踏机效率高。
而无梭织布这技术她手里也没有,所以也不用再考虑。因此,她决定水力纺织机只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研究,织布照例还是用织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