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页(2 / 2)

第163章对峙三

到了年前,无论是江北还是江南,大家都觉得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所以无论是从官方还是到民间,大家都在欢喜的等待着新的一年。

那么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上讨论的日程:那就是该怎么纪年?

以前有皇帝的时候完全不用发愁,可现在不是这样,没了皇帝没了年号,该如何纪年呢?

秋叶的想法等到他日江山一统再商量称帝的事情。可目前根据实际情况来说,秋叶的这种打算根本不适用。毕竟现在各方面都要以朝廷的名义发布公告,来往的公文书函也需要正确的称呼和印章,在场的文武官员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是正统。

于是在刚进腊月,来劝秋叶称帝的人像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话里话外表达出秋叶如果不称帝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办,从各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让秋叶意识到她如果登基,不仅朝廷里面运转起来更为方便,还有就是在大义上能够收拢民心。

秋叶自己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觉得称帝的日子也不能再往后推了,只不过按照以往的规矩,秋叶不可能在别人一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就立即答应,一定要三劝三让。

反正有很多前辈给整个过程打过样了,要表示自己是赶鸭子上架迫不得已才做了皇帝,千万不能表现的急不可耐......秋叶和这一些大臣们心照不宣的按照这个流程走下去,这些大臣们立即欢欢喜喜的回去操办这件事,可是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的问题。

以往舆论造势的时候,主力军是那些读书人,出钱出力的是那些乡绅地主,因为这些人才代表所谓的民心和民意。

至于底层人是怎么想的,在那些当官的老爷们看来,那些泥腿子们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哪里知道什么大义?哪里知道什么是朝廷?所以,所谓的民心就是那些读书人的心,可如今在操作这个舆论的时候,这些官员发现境内竟然找不出几个读书人来,也不是没有所谓的读书人,反正秋叶规定无论男女只要是幼童都要入学,学的更多的还是耕种防治和数学,像是以往那些四书五经没几个人是熟读了的,只能说不是睁眼瞎,这样的算不得读书人。

没有读书人写出如花团锦簇一般的文章,秋叶的登基大典就会显得褪色了许多。

特别是金山老主管去世之后,当时老主管的几个副手包括周莲在内的几个人都没有得到晋升,大家分了老主管当年的权利,可是无论群臣如何进言,秋叶都不会吐口让某个人再进一步。这些人里面有不少人在想:如果把登基的事给办好了,说不定到时候女皇陛下高兴起来就会让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这些人非常积极,积极到居然派人到江南去买一篇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