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小镇人家> 第143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页(1 / 2)

给你们分点喜气啊,晓椿笑道:地方我们都想好了,等会儿去慈幼院,那里出来乘凉的孩子多,我们就每个人分点给他们,喜事总要吃糖的吧。

阿夏突然无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大家,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真诚的笑容。

以至于很久以后,她还记得这一个夜晚。

作者有话说:

本章照旧发个红包,本文将会在这个月中后差不多完结,是正文完结,还有不少番外,感谢支持。

糟钵头参考《上海老味道》和《寻味中国:上海苏州》

青山在,绿水在,我的人儿不在。风常来,雨常来,《扬州清曲曲词卷》

盐水鸭参考《寻味中国:上海苏州》和华夏风物里头的南京桂花鸭感谢在2022-08-0518:44:59~2022-08-0619:35: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莎士比鸭10瓶山木5瓶乖羔羔4瓶香草摩卡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杨梅烧

陇水镇是有慈幼院的,虽说此地富饶,民风淳朴,可早架不住一些人生而不养,或是家里贫困且又难以负担那么多子女,养不起就往富人家或是衙门口扔。

所以几十年前官府募得银钱筹办了这所康宁慈幼院,选了不少风评好的奶娘来。又怕那些人将孩子随意丢弃于某个角落,就在建好的院子外头专门凿出个方形的洞,放置推拉抽屉,只要婴孩放到这里来,就能被看守的人带到屋里,此叫置婴点。

正是因为如此,其他地方知晓后,便将养不下去的孩子送到这里,导致早些年慈幼院人满为患,招的奶娘都不够用,只能加派人手。

也就是现下没有多余的苛捐杂役,田赋收的又少,哪怕是山里头,只要有手有脚,这日子能过下去。不至于把好好的孩子往别处扔,慈幼院的人才少了些。

当阿夏一行人走到慈幼院门口时,门敞开着,屋门口坐了两个老太太在说笑。

小一点的孩子在桥边上蹦来跳去,互相追逐打闹,稍微有点身量的,则坐在石栏边支的摊子前,也就是摆了两张小木桌,上头放着几个小木盆,还有些罐子装的小料。

不待她说话,之前一直抱住石狮子的女童跑过来,仰着头问她,姐姐,你们是来买东西的吗?

阿夏瞧她瘦弱,眼睛却很有神,顺势蹲下身来,你们卖什么呀?

女童掰着手指回她,卖青草糊和白玉兰,青草糊是大花婆婆和小水婆婆教我们做的,白玉兰是大家去山里摘的,可香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