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a大招生办的老师被她气的够呛,都做好几轮工作了,就是软硬不吃,非要报文科。有人笑。
x大不是说愿意招她,文科也没问题嘛,也有人奇怪,她怎么不去呢。
还不是想去最好的那所,旁边的人笑,可她以为文科就有多简单了?说考就能考进,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但是人家好像才14岁,准备个一两年,也说不定呢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可不是,在场绝大多数都是高二高三的学生,连高一的都不多,相比之下,14岁,在他们眼里还有大把的时间呢。
有人沉默了一下,还是倔强的说:那也是耽误时间了,咱们的时间多宝贵,何必这么浪费呢。
其他人却有些意兴阑珊的,不愿意多说,毕竟,即便是在他们这些被公认为天才的人面前,那个女生,也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
谁知道会不会被打脸呢。
到了晚上,和慕之云同房间的女领队又忍不住问了一遍她的打算。
我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慕之云很轻松的说,高考试卷我也做过,还是挺容易的。
这个女领队就不想再多问了。
最后一天,睡了一个懒觉,领了小礼品退了房,冬令营正式结束,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同时开始紧张的等待着成绩公布。
跟成绩一起公布的,还有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大名单。
能够进入冬令营的选手一共有200人,只取前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然后竞争六个国家队的名额。
这同样是另一场十分残酷的挑战甚至比去国际赛场参加imo大赛,拿金牌还难。
国内历届上百位imo参赛选手,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金牌,获得总冠军的次数也在各国中一骑绝尘,从我国1985年开始参加这个比赛开始,获得金牌的次数高达6次,尤其是从92年开始到97年,除了96年输给过一次罗马尼亚,其他时候,中国都牢牢的把金牌握在了手里。
这时候的中国奥数国家队,跟若干年后乒乓球或者跳水队的情况差不多:国内的竞争,反而比国外的大赛还要激烈得多。
在这份几天后公布的大名单上,慕之云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个这也就意味着,她以最小的年纪压了一众参赛选手,在这一届全国中学生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昂然获得第一。
看着这个学生的满分试卷,两所国内最知名大学的招生办忍不住又发了一回疯,正当他们纠结着要不要去劝一劝那些固执的文科教授,把这个理科天才先抢下来再说的时候,慕之云的决定也慢慢传了出去:她准备参加这一届的高考。
不是大姐,你好像还要参加国家集训的选拔吧?就算这次又得了满分,可一边准备比赛一边还要准备高考,哪有那么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