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九零之学霸人生> 第136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页(2 / 2)

那医生也无奈摇头:当新药志愿者倒也是一条路,万一呢

说到最后几个字,他似乎觉得很好笑一样,无奈的摇摇头。

那个慕清实验室究竟是什么来头,我以前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另一个医生奇怪的问。

慕清我倒是知道,这人搞基因检测很厉害,不是跟咱们医院还有合作的项目嘛,中年医生说,这个人最出名的还是推广亲子鉴定打拐,听说是因为她自己的孩子也被拐了,也不知道找回来了没有,不过这倒是个造福子孙的好事情,我听说前一阵子她们实验室还推出了新一代的仪器,做一次检测的成本比之前又低了不少。

虽然把注意力放在了肿瘤上,慕清也并没有放弃原来的优势项目,甚至因为在自家的实验室里而更加如鱼得水,研究进度反而加快了不少。

那她怎么又突然搞起肿瘤新药了?王医生好奇的问。

谁知道呢,中年医生摇摇头,搞这个可要不老少钱,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筹来的。

国内的大药厂也不敢随便开这种项目,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说法:原研药就不是发展中国家有资格玩的,而是只属于发达国家大型医药集团才有资格涉足的领域。

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但愿有点效果吧。王医生也只能摇头叹气,这家药企给的补助很高,也许他们对这款药的期望也很大吧。

但是期望再大,也需要时间。

不说前期那些准备,光是顺利通过一到三期临床试验,常规就需要七到八年时间这也是一款新药成本高上市慢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当病情过于紧迫,而药效又特别明显的时候,临床试验时间有可能被开放特殊通道,缩短观察期,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但是,王医生摇摇头,这种几率实在是太低了,她觉得自己或许一生都遇不到一次。

李杏芳和她的家人,最终还是同意参加这次新药测试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许,也是她们家最后,而且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正式参加实验的第二天,她就开始服用一种装在密封瓶子里的棕色液体药剂。

这味道还甜甜的,跟糖水一样呢。李杏芳笑得像个孩子。

作者有话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