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页(2 / 2)

自他登基以来,黄河屡次改道决口,影响了沿河七八余省份上百万民众万余亩良田,黄河一日不宁漕运则一日不通,漕运一日不通则京通十三仓危矣。

这当中的严重性和必要性,在朝廷今年向噶尔丹开战与向喀尔喀运粮时,显得尤为突出。

他翻了翻手边江南三织造的密折,又对了对上书房呈上来的皇子策论,不由得揉了揉额头,露出了些微不满的神情。

大学士王熙是顺治朝留下来的老臣,康熙对他颇为敬重,便取了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四份策论交给他。

“你瞧瞧吧,看看朕的这些皇子议论的如何。”

王熙接过,但不展开。

近日上书房里,太子与大阿哥曾为永定河水患争论过一会,那日他与另一位大学士便被请了去做仲裁。

说是仲裁,其实就是断水。

就像永定河只是幌子,那两位皇子实际争论的是黄河,也是圣心。

康熙在黄河水患是堵是疏里也摇摆不定,太子和大阿哥如今各站一边,大有你要堵我便不能疏的样子。

王熙能活过顺治朝,还给顺治爷“编”过遗诏,那是有一套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的保命套路的,面对康熙抛过来的致命问题,他立即表现出“老臣不行”的姿态。

“微臣愚钝,不善河工,只觉太子与大阿哥都十分有理,万岁爷不如请工部各位大人前来议一议。”

滑溜溜的老东西,又给他来这一套。

康熙伸手把自己儿子们的策论要了回来。

“那卿家先回去吧,朕有空再找工部的来看。”

太监们打开清溪书屋的门,请了王熙出去。

天色不早,秋风已起,吹过清溪书屋廊下的那串风铃,在王熙跨过门槛时,叮铃咚隆地直响。

老王大学士抬头看了眼突然作响的风铃,颤悠悠地伸手扶了下门。

太监们赶紧扶住他提醒:“王大人,小心。”

“没事没事,这……”

王熙还是第一次注意到清溪书屋的廊下有这么一串东西,他还没问什么,元衿已经绕过清溪书屋的影壁,像阵风一样地跑了进来。

青山在后面喊:“公主,公主,您慢一点!”

“青山,你给我搭个梯子来,把我的风铃给拆了。”

“公主?”

康熙曾经的御前太监,如今的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正巧今日在清溪书屋,听见五公主的这句话,急急忙忙迎了出来。

“小公主,您怎么了?”

“顾公公丫……”

“诶,小主子您说。”

顾问行是康熙打小就用的太监,在御前时间最久,深知这几个月五公主在康熙面前水涨船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