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页(2 / 2)

前面的还没戳翻,后面的人就又攻上来了。

北卫营大军出来的人,杀敌经验之丰富,遇到这样的家兵,一打十都没问题!

双方不仅装备上有差距,体格、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他们上了墙头,跟猛虎入羊群似的。

好多家兵都是头一次上战场,看到前面的家兵不断倒下,又看到镇边大军这么猛,当场吓尿的不在少数,还有抱头大喊:“不要杀我……”

都是青壮!虽然没什么战斗力,但拿去挖渠修路是把好手。

逮到俘虏的战功也不差,能不杀的都留下了。

大将军对修路、挖水渠、水塘有执念。镇边大军不想再被派去干修路挖渠的事,也乐得多留些俘虏。

他们只花了一天时间便把槐树乡这个最大的豪族打下来了。

大军在坞堡歇了一夜,第二天便开始搬粮食、财物、清点斩获的人头、俘获的俘虏等战功,同时兵卒们开始拆坞堡。

坞堡建起来耗费了很大的人力财力,还可以用来临时屯兵什么的,他们不明白将军为什么要拆。不过,当兵的只管执行将军的命令就是,没有人议论。

他们埋头拆坞堡城墙,拆着拆着,发现墙里有一条地道,摸进去,到了地下暗室,只见铜钱在里面堆成山,都生铜锈了。金子、珍珠、玉器多不胜数。

发现地下宝库的千总,当场“哗”地一声,大叫:“发了啊!”对将军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不拆坞堡,怎么发现得了!

第76章

周温得知赖瑾要发兵攻打曹县的消息,匆匆赶到赖瑾跟前,将盘踞于曹县的曹氏来历、传承详详细细告诉他。

曹氏在天下豪族中,实力不算雄厚,但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齐丞相曹何,是非常有名望的望族,提起淮郡,人们想到的便是淮郡曹氏。

大齐丞相曹何,历经三朝,辅佐两位帝王,一介文臣被封为文忠公,青史留名。他的后代分成好几支,分散在曹县各乡,以居住在曹乡的那一支为本家,其余各支紧紧围绕在本家周围,形成非常庞大的家族势力。

如今的曹氏有子弟在淮郡当主簿、粮曹的,也有在其他郡县为官的。自大齐朝国祚崩了后,曹县族长世世代代当县令,县尉、县监等其他官职也都由曹氏子弟牢牢占据。

这等实力,加上祖上蒙荫,又地处偏远,争帝位的都奔着京城去,等打到淮郡的时候,那都是天下大势已定,他家只需要俯首称臣即可。新帝念及他家的名望,也都礼待相待,以博好名声。

周温想说,可以不打曹氏,直接招揽。可他深知,将军想要地、钱、粮,如果不打,很难养活大军。可作为幕僚,有些事情总得叫将军知道,心里有个数。他特意提了句:“曹氏的先祖,文忠公曹何,那是青史留名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