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小航:笑,向阳公社有名不是为这个啊,应该是因为电视机吧。我听说第一台神奇的电视机就是我国著名的船舰专家陈立恒教授制造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嘉宾小瑞:不是。这个是以讹传讹,真正的第一人是造大飞机的唐院士。当时他还处于劳改状态,不过因为县领导关照,向阳公社的领导也惜才,就同意将他调到公社中学当老师。
嘉宾小航:他为什么造电视机?
嘉宾小瑞:因为孤独啊。那时候交通各方面都很不方便。你想获得外界信息,要么靠收音机要么靠报纸。报纸不用说,公社中学的老师工资很低,没那闲钱订报纸。可光靠广播的话,又相当单调。他自己就组装了一台电视机。后来改革开放了,陈教授为了给知青点挣更多的钱,除了组装拖拉机卖之外,就是想卖电视机。刚好他自己也会组装电视,所以他就找了唐院士帮忙。因为他和田教授一直把“为人民服务”当成座右铭,所以他也贴在电视机上了。后来就莫名其妙,出现了神奇的外挂。
嘉宾秋秋:大佬就是大佬啊,心理素质可真强。当时他们就没吓到吗?那么多高科技。
嘉宾小瑞:没人会吓到啊。那个时候已经有电视大学了,县城都有电视大学的办学点。他们看到电视上的内容,第一反应就是收到电大的台呗。谁也没当回事。我外公外婆说,当时大家特别高兴,觉得机会好难得。那个时候电大非常紧俏,你想进去学习,不仅需要单位推荐,还要经过考试,录取率也很低。大家都说既然可以在家自己学,那也不纠结了。因为这个,那会儿电视机卖的特别好。我国的彩电事业之所以在很短的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也是因为这事儿。
嘉宾秋秋:为什么强调彩电?
嘉宾小航:那还用说呀,肯定是因为彩电看上去更清楚,才方便大家学习。
嘉宾小瑞:对,当时我国特地花钱从日本进口的彩电生产线,就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彩电。那几年录像机和彩电真的是发展的特别快,其他家用电器比方说洗衣机冰箱之类的,反倒是集体退避三舍。大家把有限的资源全花在电视机学习上了。
嘉宾秋秋:哦,所以小康的标准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变成了电灯电视?我奶奶还说80年代他们就小康了,原来是这样判断的。
嘉宾小航: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电视机非同寻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