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坊的粉渣也对外出售,两分钱一斤,都卖给人喂猪。
他们直接拿粉渣做糖的话,两分钱变成七毛钱,天哪!那可是翻了35倍。
二柱赶紧喊:“可玉米芯子更不值钱啊,我看都没谁卖。要是一分钱一斤收,保准大家都拿过来卖。”
陈立恒笑容满面:“都拿过来都要,多生产几个品种,咱们也能扩大经营规模。”
最后大家定下来,高粱壳子做糖就不想了,专门酿酒。玉米芯和粉渣则用来做糖,到时候根据销售情况来判断要不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比方说做成糖果糖块或者山楂糕之类的糕点。除此之外,玉米秸秆也不能浪费,这个同样能够酿酒,如此一来,就能增加酒的品种。
田蓝笑道:“其实粉渣也可以酿酒的。”
大家却赶紧喊停:“不行不行,咱们的发酵池不够用了,锅也跟不上。”
田蓝遗憾,看来还得盖房。想要多挣钱,就得有投入。
“行吧。”她退而求其次,“现在咱们人手少,也顾不上许多。等后面经营上正路了,再进一步扩大规模。”
所有人都说的热火朝天,畅想未来,展望蓝图。
这一刻,他们都忘记自己明年要高考,如果考上了,他们也该离开这个小山村了。
管他呢,明年再说明年的事,现在,他们先把手上的事做好才是真的。
第114章八零知青不回城
入冬之后,整个知青点忙得不可开交。
大队书记不吭声,就意味着赵家沟的领导班子对酒坊和糖坊的发展都采取默许的态度。随你们怎么闹腾吧,反正就当没这回事,起码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示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也没指望大队开绿灯。对创业者来说,不指手画脚找麻烦的领导,就已经是好领导了。
他们顾不上再管大队干部,因为实在太忙了。
现在所有人火力全开,连他们在内15个知青,全心全意投入到酒坊和糖坊的工作中来。不管是打料还是蒸料,不管是发酵糖化还是蒸馏,反正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连闲磕牙的功夫都没有。
因为生意太好了呀。
这时代的社会矛盾突出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通俗点讲,就是东西少,供应不上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