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 第174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页(1 / 2)

虽然生辰被破坏了赵瑜觉得还是挺值得,那些世家现在不收拾以后还是会出幺蛾子,而这次一窝给他们端了反省了许多事。

而在刘浩等人被抓的第二天,宗监牢来报三皇子已于前天夜里自缢而亡,其王妃也追随其而去,仅留下一个在监牢中出生的幼儿。

赵瑜知道后不由唏嘘,他虽然没见过三皇子,但从原主记忆里得知这三皇子其实也颇有才干,但打小争强好胜,以至于谋逆被软禁。

而从后来审讯刘浩又得知,他三哥之所以这次铤而走险联系旧部再次谋反,不单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他的孩子。

也许在三皇子看来与其从出生就被软禁,不如搏一搏,他的儿子或许还有别的出路。

只不过他的想法是终究不能实现了。

三皇子虽然是谋反重罪,也一早被贬为庶人,但他的孩子毕竟还是留着皇族的血,宗的人也不敢枉自决断。

赵瑜让人把那孩子带过来,不到三两岁的年纪,无论原主还是他都没有在吃穿上亏待那两个哥哥,因而这孩子看不出被软禁的困苦,长得虎头虎脑圆润可爱。

叹了口气,赵瑜找到沈太后商议,决定把这孩子悄悄送到宫外养起来,对外则宣称他父母死后也生急病夭折,也没人提出质疑,毕竟这个时代孩童能健康长得本来就不容易。

这也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以三皇子的性格既然再次造反怕也早有了心理准备,成王败寇,自杀绝不是畏罪,只是为求给孩子留条活路罢了。

至于这次被当枪使的荣昌公主则被吓得不轻,在查明她只是让刘浩忽悠利用后被解除了软禁,跑到沈太后和赵瑜面前哭着深刻反省大表忠心,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公主府深入简出非常低调,那便是后话了。

——

日子一晃又到了年尾,天气日渐转冷,但与去年赵瑜来时相比今年的冬天似乎没那么冷,且异常的干燥,到了正月也没正经下一场大雪。

紫宸宫书房内,工部侍郎黄子兴在下面战战兢兢捧着奏折看,越往下看越一头汗。

赵瑜等着他看完,黄子兴看的正是李辛刚递上来的奏折,阳县的确如他所想那般有很大问题。

因地处偏僻又贫瘠,且多年未有洪水,阳县前几任知县对河道堤坝的修缮都是糊弄了事,李辛亲自去看时发现多处堤坝破破烂烂,河道也拥堵很多,且河道沿线村庄农田,一旦有水患便很难处理。

李辛折子上写他已着手去处理这些事,但报到上级知府请求拨款的文书已发去一两个月还一点回应也无,他只得先自行筹款。

柏清宇之前暗中派人去核查的结果也证了李辛所奏之事,可之前工部去的人却说什么事都没有。

待黄子兴终于看完就扑通一声跪下:“是微臣失职微臣失职啊,请陛下降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