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借着酒意畅谈了一番,直到半夜于之静和吕蒙才离去。
送走了二人,沈静回到房中却怎么都睡不着。
他想起于之静那一番激励的话,细细回味,这些话中蕴含的意思,与临行之际卓大江嘱咐自己的一番话,简直不谋而合。
这样的关头,他绝不能就此屈服,跟着卓大江一起倒下。
若真的倒下了,他不仅对不住卓大江一番栽培和保护,对不住自己这小半年付出的心血,对不住江南十万挥洒血汗的百姓。
……更对不住在京城独力苦苦支撑的赵衡,和离开京城之时,自己曾对他做出的承诺。
第94章转机初现
辗转反侧之后,沈静从床上翻身而起,在房中来回踱步半宿,然后借着心头一点残存的酒意,铺开纸张,挥毫泼墨,写下一篇《再论江南水患》。
次日清晨,沈静早早起床,怀中揣着奏疏,赶到工部,将这份奏疏交给了工部尚书苗申俭。
苗申俭看完奏疏,将沈静叫了进去问道:“这是你所写?”
沈静拱手:“是。”
“何时所写?”
“昨晚。”
“何人授意?为何而写?”
“此是有感而发,据实而言。至于为何所写。”沈静顿了顿,缓缓说道,“是为卓侍郎,为我自己,更是为十万江南百姓,为我朝的国运昌隆。”
苗申俭将奏疏往桌上一扔,嗤笑一声:“沈静,你好大的口气!”
“不敢。”沈静又深鞠一躬,然后从容起身,“江南治水之利弊,我已在疏中一一说明。大人难道觉得不通?”
“通,通。你一个探花郎,文章岂有不通之理?通的很。”苗申俭叹道,“只是这奏疏,我却不能往上递。”
沈静抬起头,反问道:“为何不能递?”
“你说为何?”苗申俭抬手拍拍桌山;与。彡;夕案上的奏疏,加重了语气,“若送上去,我便是第二个卓大江。这工部尚书的位子,只怕是坐不稳了。”
沈静看着苗申俭:“苗大人……在下斗胆进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