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叹什么?”
广济问他一句。
“为师父叹,遇到这样的友人,偶尔也会有些聒噪。”
纪墨答得老实,广济自己不是个爱谈论他人是非的,连对纪墨这个身边人的一些事情都不会过问,竟然耐着性子听这么多不感兴趣的话题,也是难的。
“友人吗?”
广济微微摇头,对此不甚赞同的样子。
在他眼中,广仁这个总是爱过来聊天的,不算友人?
纪墨挑眉,他开始想广济的择友标准是怎样,就是普通的友人也有很高的门槛吗?
“同为佛门弟子,不论友朋。”广济这样回答,透着些敷衍。
纪墨也没在意,这样的问题,算是各人理解问题,用不着如佛家经典那样上纲上线,是与非都不影响,也就无所谓知道真假与否。
寺庙经文多,他们在这里便住得久了些,不知何时,广仁许久不曾过来,再后来,纪墨有一次见到他与新挂单的某个青年和尚相谈甚欢,言语来往之间的热情,一如当初,让人看了,不由一笑,是这样啊。
第569章
两年后,广济带着纪墨离开那座寺庙,继续他们的行程,行李还是那么些,仿佛无增无减,可纪墨知道,无论是广济,还是自己,脑子里记住的经书都又增多了不少。
其后的几年间,他们保持着这样的旅行,路途之中遇到寺庙就会去挂单,若是没有遇到,就会借宿普通人家,偶尔也会给人请去做做法事,纪墨有关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在这样的实践之中完成学习的。
因为富贵人家的法事请来的僧人比较多,他们在法事结束之后,就会跟着附近的僧人一起,算是绕行一段路,到那里的寺庙挂单住上几日,看看他们那里的经文。
每一次从寺庙之中离开,他们都会默写部分经文留下来,同样,也会默背一些经文带走。
这一路走走停停,从未刻意到某个繁华城市之中体验一番红尘炼心,也不会刻意规避某处灾荒遍地的乡村,作为和尚的好处就是他们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攻击,就算是饿红了眼的饥民,也不会朝和尚化缘。
当然,那种时候,他们自己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