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柱说完就笑,纪墨见他笑得古怪,再一问,才知道这王师傅早年间造这种歪歪桥的确是没奈何,求快不求好那种,能够造出来走人就不错了,再后来再造,就是故意为之了。
“听他跟人说,他这斜桥面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人啊,老了老了,反而任性了,不求好,就求这种特色。
因这桥面倾斜也不严重,并不影响使用,再有价格又便宜了一层,十里八乡的还真是不少人找他造桥,就是他的弟子,有的也保持了这种特色,还挺吃香的。
对这些潜在的竞争者,王石柱这个寡言之人,也算是多有了解,用了心了。
纪墨听得好笑,这种特色桥,还真是,挺有特色的。
桥上来回走了一圈儿,又把桥下看了看,同样是双重拱,王师傅造的便有几分藏拙,似是把某一步反着来了,若把包子褶藏在内里,外头看跟个馒头似的,咬开了才知道是包子——有馅儿!
“挺有意思的。”纪墨知道桥梁结构,这才能够从外头看出点儿颜色来,若是那不知道的,这种还挺奥妙的。
第407章
专业知识转化为经验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听过一遍,认真学习过一遍,自己就能够造出来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也许这其中有无数的困难,无数的不想面对的计算,无数的让人头脑发疼的思量,可,真的造好了,成功了,看着自己造好的那座桥,踩着它,走过它,从此至彼,河水悠悠,只在脚下,那种成就感,又是无与伦比的。
比之以前的无数作品而言,造桥似又多了一样实用性,并非享乐的实用性,质朴而纯粹。
似那天然而然的路,不仅是通途,也意味着另外一片天地的打开。
感觉、很好。
纪墨没有自己的家,从小他就跟着纪师傅回了家,之后纪师傅家就是他的家,师父师娘也跟父母一样,造桥结束之后,他就回来了,跟着的师兄还是王石柱,对方前年把家搬到了附近,说是方便照顾师父的意思,不知不觉,他也成了大师兄了。
两人在纪家门口分开,纪墨进门,王石柱回家,就在一个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用再住在纪家了。
“回来了?”
纪师傅招呼着,拄着拐杖出来,那拐杖还是纪墨给做的,选用了并不名贵但结实的好木材,特意照顾了纪师傅的体型,算是量身定做的那款,为了避免其中凸显的病弱感,还特意在造型上下了工夫,没敢用龙头,却也做了个牛头样子,拿起来还真有些威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