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立刻把那只灯笼护住了,笑着躲开了:“我喜欢,喜欢极了!”
说完他便斜眼看向了裴野手中的那只兔子灯笼,那灯笼编得栩栩如生,惹的他有些眼馋,裴野选的这两个灯笼恰巧都是他一眼看上去最喜欢的。
“阿兄,”他提着那只灯笼走了一会儿,忽然犹犹豫豫地问,“不如咱们换一个灯笼拿吧?”
裴野一瞧他那样子,便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于是便同他换了一个灯笼拿着,而后又笑道:“都是买给你的,你喜欢便都给你拿。”
“你可真好,”小孩儿笑得灿烂极了,看那手中的提灯在雪中轻轻晃着,很艰难地做了决断,“算啦,还是你先帮我拿吧,我要牵阿兄的手呢。”
第六十七章“阿姊,我回来了。”
雪下的渐紧了,长街上来往的行人却并不见少,身侧的千牛卫在询问过裴野之后,终于替两人打起了伞。
方啼霜的目光时常从伞下望出去,匆匆落在那些沿街叫卖的行摊之人身上,往往此时裴野的声音便也会在他耳边响起:“想要?”
小孩儿总是下意识摇头说不,可末了心里却又要后悔,这之后陛下干脆不问了,见他盯着哪儿瞧,便让内卫们去替他买上一份。
他不肯开口说想要,但裴野只要买给他的,他必定照单全收,方啼霜从来不会和吃的过不去。
裴野见着这样热闹的景象,心里不由得也觉得有几分新奇,便偏头去问身侧那忙着啃热包子的小孩儿:“你老家那儿,也这样热闹吗?”
方啼霜摇了摇头,嘴里嚼着包子,含糊应道:“只有长安城才这样热闹,我和阿娘来长安的路上,还遇见过闹饥荒的州府村子……”
说到这儿他便顿住了,连带着手里的肉包子他也不大爱嚼了。
裴野听他说饥荒,便忖了忖,而后沉声背诵似的:“天启四年,荆、扬两州大饥,米斗近万钱,人易食。”
这不过是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读起来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也不知是用多少条人命堆起来的一场悲剧。
小皇帝记得这段天灾,更记得先帝下旨赈灾,朝廷拨了一大批银子下去,却如雨点儿落海,连个大点的水花都激不起来。
那些高官权贵底下的根都已经烂透了,最后送到灾民们口中的,未必能有一粒米。
他阿爷没有太|祖皇帝那样的腕力,不敢伸手抽起这深埋在地底下的世家脉络,只草草斩断了几条旁枝跟须,稍做警告,便再没有下文了。
紧接着这怯懦的人便溘然长逝,把这些烂摊子全留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