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始倒是真的在自责,但随着时间推移,小猫儿越反思越觉得自己的错处轻微,是很可以被原谅的,反之裴野那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态度,才是大错特错。
于是愈发觉得自己委屈起来了的同时,又开始隐隐认为裴野这样实在很惹人讨厌,既然他不理会他,那他可也不乐意再同他说话了!
皇帝和这小猫儿闹不快,御前的宫人心里也不好过,自这小猫儿来了,裴野才有了几分人气,这御前的氛围也好了不少。
可如今两这一人一猫忽然谁也不搭理谁了,这儿的气氛反而比从前更糟了,说是直降到了冰点也不为过。
宫人们大多也不明白这前几日分明还很和谐的一人一猫,怎么忽然便不对付了,关于这点,戚椿烨倒是知道得比他们稍多些。
自枫灵一事后,皇帝虽然籍此替小猫儿出了一口恶气,可也因此和太后撕破了脸,每次戚椿烨跟随裴野去问安,太后说话总是夹枪带棒、阴阳怪气的。
而戚椿烨身处内廷,虽然对朝堂党争并不十分清楚,但也知道太后母家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再加上太后一直借着新帝年幼一说,坚持要垂帘听政,将裴野的皇权分去了一多半。
她看起来似乎一切都由着裴野做主,可其实新帝就像那带着铁镣铐的困兽,他所做得到的“自由”和权利,不过是她被所允许的罢了。
不过其实要是皇帝肯忍一忍,两人说不定也能相安无事,可偏偏裴野天生就不是那愿意被人束缚住手脚的性子。
戚椿烨有时也怀疑,那日他将那企图溺死小猫儿的宦官枫灵折磨到半死,其实并非全是为了替那小狸奴泄愤,或许也是为了他自己那想反抗太后的私心。
故而他想当然地以为,皇帝那日是在太后那受了气,又要与朝中那些外戚权重周旋,心里本就烦躁,一通邪火无处发泄。
回来再一见那小猫儿放跑了鹦鹉,弄乱了桌案,自然是要把气撒在它身上的。
眼下裴野的心头火大概也已经降下来了,可那小猫儿却不知怎么想的,皇帝冷落了他几日,它便很快将这场皇帝单方面的置气迅速发展成了双方的冷战。
裴野作为皇帝,自然拉不下脸去同它求和,于是这一人一猫便一直闹到了现在。
*
几日之后,有位宦官在路上捡到了那只鹦哥儿的尸体,皇帝知晓了,倒也没说什么。
小猫儿在不远处听了一耳朵,心里又是一紧,很想冲上去向皇帝解释,那鹦哥儿不是他放走的。
可他犹豫再三,还是没动。
立在裴野身侧的戚椿烨见他面色微沉,于是便开口劝慰道:“那鹦哥儿自幼被豢养在那一方金丝笼里,早已丧失了野性,笼子外头虽是天高地阔,可到底不是失了野性的家雀儿能适应的,如此去了也是它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