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瑗茶无奈之下,只得在李家住下了。
温如席这时候已经不在,去了县城中读书,说起来他读了这么多年,虽沾上了些读书人的儒雅气质,看起来区别于普通人,但也仅此而已,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总之,温如席不在,温家没有人过去接,李瑗茶一时间就被晾着了。
以前李家夫妻还帮着说和,最近李家自顾不暇,哪儿顾得上她?
但是这样下去不行,李瑗茶特意给县城的温如席写了信,说了家中发生的事。几天后,温如席就赶了回来。
他一回来,放下包袱就想去李家接人,也是想要劝慰李家。
温母拉了他,叹口气惋惜道,“儿啊,娘错了,当初不该由着你胡闹,那李家的就是个搅家精,枝枝才是最好……”
第587章吝啬鬼十八
枝枝最好又如何?
如今两人已经各自嫁娶,再多的后悔也无用了,并且,温如席自觉不能负了妻子,她对他是真心的。她会一次次借粮食出去,都是因为那些是温家人。她身为温家的儿媳妇,想要得到众人认同。
想到这些,温如席把母亲扶到一旁坐好,“娘,瑗茶性子直,没有坏心的,你们别跟她计较。我去接她回来,往后你们别闹了,要不然我又得回来,夫子说,明年的县试我可去试一试,现在紧要关头,就当是为了我,好不好?”
儿子都这样说了,温母还有什么不好的?她也不想儿子为难。
不过,他这番话听着也让人不得劲,什么叫“往后你们别闹了”,温母自问,从头到尾她也没闹过,都是李瑗茶那个拎不清的拿着家中的粮食送人。
这些话要是说出来,又该惹儿子不高兴。温母忍了,但心里对于动不动就叫儿子回来的儿媳妇愈发不喜。
楚云梨最近日子过得挺悠闲,就有时候县城那边铺子和庄子有账本送过来会看一下。柳夫人光棍得很,账本这些她通通不看,全部送到了楚云梨的院子,柳安一看账本就推说头疼,所以,这些都落到了她手中。
就是分家的十万两银票,柳夫人也没要,全部给了他们俩。其实,还是落到了楚云梨手中。
也是因为这个,袁母对柳家颇为和善,愿意把全部家当交到女儿手中的人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等闲谁也不想出门。
天气本来就热,酱肉卤好了后最多一天便放不住了,并且,有了前面胡三的事,就是还没变味,李家也不敢再卖了。
传承百年的李家酱肉铺,彻底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