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诸葛靓、庞桐现在风光,但其实他们在通过科举后,都曾去基层干过。每一个科举过的人第一件事不是去上任,而是去乡下与农民同吃同住三月后,再与工人同吃同住三月后,写出合格的观察论文后,才能上岗。
这套科举进士下基层的规矩是卫萱提议的。她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光是教育还没用,要想朝廷跟百姓走得近,那官吏就必须亲民,就必须用心去体验百姓生活的艰辛。
所以,她便上奏,提议新科进士都必须去体验生活,写出合格的论文后才算科举结束,可为朝廷试用官吏。
所谓试用官吏就是有工资没福利的那种。大昭在杨瑛的主持下,实行了高|薪|养|廉,同时还有诸多福利。当然,高薪制度下的监管也是相当厉害,对贪腐的打击很是厉害。
为了成为试用官吏,进士们对这六个月的体验那都是相当认真,不光做到了学以致用,还真就跟农民工人打成了一片。
不打成一片没办法啊。说是论文,其实没指望新进菜鸟们能有多大想法,主要还是看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够不够。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深入民众才能写出这些东西了。你得跟他们做朋友,得深入去了解他们的不易,他们的艰难,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试炼办法十分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便将一批不适*合为官的人给涮掉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队伍的纯洁性。
好不容易熬成试用官吏,还得再下基层。一般是放到镇子上去为一镇镇长,考核时间为三年。
别看镇长官小,可要管的事太多了。因为大昭许多产业都是放在乡镇上,成为一个镇长,你不光要懂种地,还要懂一些机械制造业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得抓经济,因此能不能成为正式官吏,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看经济,民生指标。
而这些试用官吏只能拿基本工资,朝廷其他的福利是享受不到的。若是三年镇长当下来,得个差评,那就不能当官了,只能退居工厂去当管事。
这一招就厉害了。大昭人都迷信当官,科举又是如此艰难,好不容易考过去,你说不能让我当官?只能去工厂当管事?那我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啊?!
因此这些新进的进士上岗后都是兢兢业业的,生怕被淘汰。而经过这样的锻炼后,也导致这些留下来的官员特别务实。
诸葛靓等人虽是厉害,但资历还是不够看,不能服众。因此,还需要老一辈的人再过度下。杨瑛举荐他们几个,根本就没指望他们能杀出重围,挺多算是给下任首相提个醒,好好栽培。
最后的结果让曹邳失望了。
居然是刘辈当上了首相,孙册为总理大臣。不过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因为报纸上到处在宣扬他的高尚。
让出世袭的王位,一切富贵靠自己去拼搏,这不是对新法最好的诠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