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分不禁看邵耀宗,怎么这么多喜欢打秋风的?
随后想想,要不是跟邵耀宗的爹娘闹僵,他爹娘能一年来四次。
甜儿几个下乡的可能性极小。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杜春分觉得还是得做两手准备:“婶子,你继续。”
“碰到不好的村子,好看的女知青能被逼的嫁给村里的人。好的男知青能被绑去做上门女婿。”
杜春分怀疑她没听清:“嫁人?倒插门?”
“这还是好的呢。有的听说,我也是听说,被强奸了都不敢声张。”
杜春分的呼吸一窒。
邵耀宗不禁问:“就没人管?”
“知青是外乡人,大队长肯定都向自个村的人。早些年下去的知青年龄大不好糊弄。这几年下去的都是初中毕业生。一个个十四五岁,十五六岁,还不是人家说啥是啥。有父母撑腰的还好,就怕父母被打倒。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金氏说完直叹气。
杜春分立即决定让四个孩子留一年级。
邵耀宗问:“那镇,或者县革命委员会呢?”
“那些人厉害也不敢管村里的事。很多地方一个村的人都是亲戚。大家团结起来,革命委员会都进不了村。再说了,很多知青的户口挂在村民家里,吃住也在那儿,不听他们的能行吗。”
边防师那边的高中毕业生,不是去师长老家,也是去副师长老家。有老家人照看,过得还好。邵耀宗就以为其他地方辛苦,只是干的多吃的少。做梦也没想到还有这些糟心事。
金氏道:“我可不是吓唬你们。像你们家这几个孩子,到了不好的地方,绝对有命去没命回。你们可不能让她们去。实在得去也得找个好地方。小邵,小杜,听说杜局认识军首长,到时候让他找军首长问问,能不能进话务连,或者其他单位。”
杜春分心说,可以。不需要找军首长,她爹一人就能搞定。
上午刚发现李慕珍羡慕嫉妒她,杜春分不敢再显摆,哪怕这位看起来过了羡慕嫉妒的年纪。
“才十岁,还早。说不定到时候就不用下乡了。”
金氏直起身体,叹息道:“这样最好。我们家毛蛋,身子骨那么弱,到了乡下可咋活啊。这么虚当兵部队不收,进厂也没法做工。唉!”
杜春分莫名想笑:“婶子,毛蛋才七岁。不论当兵还是下乡都是十一年后的事。”
家里只有几颗白菜,一点萝卜,得去买菜,不能再跟她侃大山了。
“婶子,你坐着,我去买点菜。晚上老杜可能得在这儿用饭。”
王金氏领孩子的时候累,不让她看孩子,她又闲的心慌,总觉得这一天白过了一样。
“你不知道在哪儿,我带你去。”王金氏出来就喊,“毛蛋,去不去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