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29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页(1 / 2)

论破题,苏轼可是一点都不虚的。

好歹他也是走过科举独木桥的人!

苏轼刷刷刷地开始写自己的答案,只恨手头不是毛笔,没法尽情挥洒笔墨。

这一次,他可不能再跟老杜一起丢脸了!

杜甫拿到的诗也是他两年后才动笔写的《咏怀古迹》。

他一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一首写王昭君的。

杜甫是个评论高手,他写过诗来论诗、论字、论画。

他不仅会吹捧人,还吹得很专业,大伙听得既满意又打心里认可。

据说有次杜甫一个叫李潮的外甥苦于自己书法不出名,特意求杜甫写诗吹他一把。

杜甫提笔就给他写了首《李潮八分小篆歌》。

这首诗先把八分小篆的起源和发展给讲得明明白白,才在这基础上说“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意思是“我外甥这手小篆直逼秦丞相李斯”。

反正是夸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所以诗歌鉴赏什么的,对他来说易于反掌。

杜甫把选择题做完,看向第二道题。

和苏轼不同,他这道题直接分为三个小问题。

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都没给他。

比如第一小问是“首句一‘赴’字极为传神,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这时候贾岛还没出生,杜甫的认知里还没有推敲这个典故。

不过杜甫曾说过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平日里最爱的就是斟词酌句,他写的诗再工整不过。

这种“句子里为啥用某个字”的简单题目自然难不倒他!

杜甫刷刷刷地答完第一小问,又去答第二小问和第三小问。

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

——这个太简单了,稍一思索就能答完!

有人评诗时说“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气象雄浑的句子应该用在英雄身上,用到昭君身上不适合,你同不同意?

——这诗是我写的,那我自然是不同意!

杜甫停下笔,往对面一看,发现苏轼也已经停下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种“这次我绝对不会输”的笃定感。

诗歌鉴赏题批改起来比较耗时,即使每个人都是答一题提交一提,阅卷老师依然不可能第一时间把六百个人的答案全部改完。

吴普出来给app打了一波广告,表示不仅自己做题闯关可以选择范围,开房同样可以设定pk方向。

比如这次红蓝双方的房间设定的就是提前设定好题型和范围,所以双方可以随机抽取出苏轼相关或者杜甫相关的题。

这代表着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开房和人切磋一整晚高中几何题的做辅助线技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