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14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页(2 / 2)

吴普也笑眯眯地和他们打招呼。

等车子徐徐驶离清阳村,杜甫才从新农村给他的震撼里回过神来。

杜甫感慨道:“小友果然没骗我,这边果然连村里都建起了高楼。”

更重要的是,村里的老人挺多,且个个都满面笑容,看起来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

杜甫又看向手里拿着的手机。

这个时代还有手机这种神奇之物,足不出户就能尽知天下事。

这真是个好时代。

苏轼已经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对杜甫说道:“这算什么高楼,到了市区那楼才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杜甫一听,这句可是李白的诗。

他想起自己昨晚和的诗,掏出手机戳开社交平台。

苏轼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好家伙,杜甫的粉丝数已经涨得比他还多!

数不清的私信评论转发都快把杜甫手机挤爆了。

苏轼忍不住问杜甫:“你做了什么?”

杜甫老老实实把主页戳开给苏轼看。

苏轼:“…………”

可恶!

能和诗了不起吗?!

有偶像了不起吗?!

他也隔空追和过足足一百多首陶渊明的诗,甚至写信让弟弟也跟着和了四十多首,他放出来吸粉了吗?!

第57章

苏轼的郁闷压根没处诉说。

他追和陶渊明诗都得是他去惠州吃荔枝时的事了。

他看过后世的分析,说是他那时候物质条件越来越匮乏,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于是就沉迷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坚持不懈地隔空和诗一百多首。

那种感觉,苏轼现在还体会不了。

毕竟他现在都没吃上黄州猪肉,哪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在惠州时的心情和想法。

不过苏轼这个账号是拿来看新闻,平时都没发过动态,没有粉丝也很正常。

他只郁闷了一会就想开了,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他没尝试过,坚决不和杜甫比写诗!

毕竟杜甫的诗可是被称为“诗史”的。

这家伙把诗写得跟史书似的,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小事件,很多内容可以和史书互证和补充。

比不过比不过。

苏轼略一思考,搜索出自家弟弟苏辙写的《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整理出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社交账号。

诗写得有没有杜甫好不重要,看看这标题,我弟弟牛不牛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