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辱华形象,邪恶的华人刻板印象代名词。
刘嘉记得这片子上映的时候,就连日记狂人运输大队长都愤而发文抗议谴责。
“这书,你看过吗?”刘嘉问道。
这书是业务员刚刚溜到街上买回来的,哪来得及看,她想刚刚点,但又怕刘嘉问她细节露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刘嘉把书放在桌上,用右手食指的指甲盖把书向她的方向推了推,那个姿势就好像在推什么非常令人恶心的东西一样。
“如果你看过,就一定不会推荐我投这部电影。还有,希望你们还没有开拍,不然,问题就不止是广告投放的事了。”刘嘉笑笑。
业务员不明所以,只得怏怏收了书离开,她边走边看,然后,就发现自己果然错得离谱,怎么能给中国老板推荐一个中国人是反派的片子。
她叹了口气,只得离开去找别的公司试试运气。
后面又进来了几个业务员,刘嘉对他们的电影也很不满意,没有投。
最终第一季度的广告投放,仅限于《vogue》杂志,还有报刊广告。
对此,刘嘉也很不开心,她从这些电影制片方那里打听到了竞争对手的动向,竞争对手都已经在积极投放了,她怎么能输。
刘嘉继续看着刚刚业务员递给她的厚厚一撂资料,这些已经是第一季度正在拍或者待拍的所有片子了,如果这都不能让她满意,那就只能等第二季度。
电视机到现在都没有发明,错过了第一季度的电影,就等于错过了让产品的视觉展示,以及在欧美各国的宣传。
她本来想捏着鼻子,努力从矮子里面拔一个将军出来,然而,她失败了,大家的高度几乎完全一模一样,完全没有可以下手拔的抓手。
又想起刚刚看到的《《傅满洲之谜》,刘嘉更不开心了,一般而言,傅满洲的形象代表着标准的黄祸论,也是各种排华法案的集中意识体现。
作者罗默是以他心中的义和团人员创造的这个形象,当时义和团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什么?扶清灭洋啊,洋人心里的义和团能是什么好模样。
明明格里菲斯在1919年有拍过以唐人街的中国男人和美国女人谈恋爱为主题的《黄种人和少女》,人物形象也是正面的,怎么让傅满洲又抬头了。
在侦探小说的几大法则里有一条:不能有中国人出现。
后世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在外国人的印象里,中国人都会魔法,会飞檐走壁,有中国人在,就不存在密室杀人,而且解释作案手段也很没意思,就是中国人千里之外取人脑袋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