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拜旦沉默许久,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好像没找着让中国人乐意参加奥运会的点。
刘嘉安慰他:“其实奥运会挺好的,只是奥委会在中国的宣传不到位,如果让中国人都觉得奥运会是一个挺光荣的事,肯定会有好多人乐意参加。”
中国不参加奥运会的锅,就这么甩在了法国人头上。
“如果能请你来为奥运会做宣传就好啦。”顾拜旦笑起来,“我听说过你的几次宣传活动,真的很厉害,比其他商人更有想法。”
“没什么,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刘嘉谦虚道。
离开顾拜旦家的时候,他热情地希望早日可以在奥运赛场上看见中国选手,也希望中国可以举办一次奥运会。
“会有的,相信奥委会的宣传部门一定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奥运会的影响力扩展到中国。”
从顾拜旦家里出来之后,刘嘉一路就在不停地想:要不要先把产品设计出来呢?
照他说的,一周之内就能得到准确的消息。
等消息出来之后,一定会有人会跟自己一样想蹭热度,要是小牌子就算了,是大牌子的话,比如雅顿或者赫莲娜,自己未必打得过。
她又权衡了利弊得失。
大概会损失的是以冰雪为主题的物料和软装饰,其实也不能算损失,因为从现在开始,冰雪类的物料还能用起码两个月。
只不过是投入一份物料,能得到多少收益的问题。
刘嘉决定押宝1924年法国能拿到世界第一届冬奥会的举办权。
她回到办公室,吩咐彩妆线、护肤品线,还有指甲油线三方同时开工,设计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产品。
同时,刘嘉找到法国花样滑冰队,在知道他们要参加北欧运动会后,力荐自己,可以为花滑队提供服装。
此时的花滑服装与滑雪服一样,笨重、厚实,女运动员穿的长裙直达脚面。
刘嘉的设计稿则让衣服十分贴身,便于活动,她努力说服姑娘们:她们努力练了那么久的动作,被那么厚重的衣服一遮,一百分也就只剩下了六十分,多可惜。
可是队里的姑娘们看见她的设计稿,纷纷摇头:这是衣服吗?这跟没穿一样啊!
太暴露了!
刘嘉拿网球冠军苏珊举例,花滑的姑娘们听说过这个名字,也看见过她的比赛服,心中是十分羡慕的,但是她们也听到了其他人对苏珊的非议。
苏珊性格强硬霸气,非议者的声音对她来说一丁点影响都没有。
可是花滑队的姑娘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家里比较有钱。
有钱人家的小女儿,多数都是很有规矩的乖宝宝,根本就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