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穿到六零致富发家> 第168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页(1 / 2)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的大家就乐开了花。

老校长欣喜:“以后孩子上学不用带着斗笠了。”

主任:“以后冬天也不会漏风了。”

……

顾向恒之前找的是他的战友的关系买到的砖块,现在也是,至于打探退休的老师傅,也是委托的战友。

江景瑜找的就是她的同事,还有她表姨他们。

在人脉这方面,城里生活的人天然就有优势。

要说江景瑜现在在学校跟谁最要好?

无疑就是宋玉林了。

他们本身就是沾亲带故的关系,加上又是同事,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谈得来,就成为了朋友。

这一天江景瑜有课,带着大家画的是军人。

这是课本上的,他们这是临摹。

她先示范了一次,学生再在本子上画。

都比较简单,小孩子临摹的基本能像个样子。

他们画的时候,她就一边走,一边指点:“你这个帽子画得太大了。”

“你这里往内勾一下,这里有一道折痕。”

“这个是什么?比例小了。”

画画是讲究天赋的。

到目前为止,江景瑜并没有遇到什么灵气逼人的天才,这一类人本来就不多见,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有天分的,也很难出头。

学生们上这门课,更多为的是一个求轻松。

画的好的老师夸奖,画的不好的老师也不会骂人,老师永远都是和气的。

他们没有压力。

不想其他课,还会有作业。

总的来说,他们县城里运动的风气并不旺盛,最起码没有省城旺盛,江景瑜去农业大学的时候,有一些系停课很久了,老师隔一段时间就要接受大家的批判。

而他们县城,像顾向喜她还能好好的上学,就算上课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学习氛围不浓,那也是上课,不是出去做别的。

中学受到的影响不大,他们小学当然更和平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好好的继续上课,只是老师更加谨言慎行了。

又有前段时间有个比较严格的中学老师被激愤的学生打了,加上其他地方的风评,就更注意,不管学生再怎么调皮,看不过眼,老师也当做没看到。

就是这样的风气弥漫下去,学生学不到太多知识,所以等到后来高考恢复了,有一些在学校里混日子的学生很难考的上大学,空有一纸文凭,还不如下乡之后不忘初心的老知青们。

她一下课,宋玉林就主动凑了过来,“景瑜,有件事儿跟你说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