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穿到古代当捕快> 第266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页(1 / 2)

第144章防川水道(1)

时间晃晃悠悠,又到了冬季。

因着这年气候原因,先是夏季干旱,再是冬季寒冷,大成百姓的生计也比往年艰难。但好在大成百姓善于耕织、积蓄,虽然当年收成不好,但加上朝廷余粮赈灾,还能勉强度日,而北边的胡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牲畜在夏天里已经渴死、饿死了一轮,冬天又冷死饿死一批,日子越发艰难起来,牲畜死伤惨重的部落,有的家庭甚至无法过冬。

胡人游牧民族,除了牲畜,没有别的粮食来源,就像楚霄云预料的那般,又把主意打到了大成头上。胡国骑兵频频骚扰大成边境,抢劫大成边境百姓。大成边境驻军虽有驻军,但应对胡人这种游击形势的骚扰却是强弩射蚊蝇,找不到着力点。

大成边境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从秋日开始,楚霄云就发现和静县街头不时就会出现操着北方口音,举家南下的百姓。想起二十多年前大成和胡国的那场边境冲突,其后患现在都还没有肃清,心里不禁担忧起来。

这日一个偷鸡摸狗的案子退堂后,楚霄云前往韦京翰的书房汇报近日来捕房一应事务时,两人不知道怎的,说起边境的紧张局面。

楚霄云忧心忡忡地道:“万一祸端再起,北方丧失家园的百信再度变成流民南下,胡人必然如法炮制,在流民中混入细作,鼓动流民闹事,势必会导致诸多问题,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天下动荡。不知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楚霄云向韦京翰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长了,他说话的口吻,也渐渐被这个时代所同化。

相比楚霄云的不安,作为一县之主的韦京翰看起来就沉稳多了。

“霄云不必太过忧虑。是人都知道吃一垫长一智,何况朝廷。对此结果,朝廷也早有考量。你没发现从秋收之后,和静县街头就有北方百姓前来投奔亲人吗?”

“就是注意到这个才忧心啊。”楚霄云长叹道。

韦京翰微微一笑:“秋收前朝廷就对百姓做了宣传,让他们南方有亲人南下投亲,朝廷补偿一部分盘缠,没有的朝廷给予统一安排。秋收时节,驻边的将士都帮着百姓抢收庄稼,今年北方秋收都比往年早日完成。秋收完成的百姓早已在朝廷组织下有序南撤了,断然不会再给胡人可趁之机。”

韦京翰一番话是缓缓道来,楚霄云却从中听出了大国的举重若轻,不疾不徐。

他听得瞠目结舌,想不到这个时代的大成朝竟然也有了这样的组织和执行能力。在震惊朝廷地的先见之明和行动能力意以外,楚霄云也不由得疑惑。

这等机密之事,韦京翰一个七品芝麻官是如何得知的?

他这样想,也这样问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