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有的卖家居然只挣两三块钱。
利润太低,江雨彤和李秀珍被迫结束这门生意。
江雨彤解散qq群,李秀珍也辞职回了老家。她只跑了三个城市,卖的帽子加起来有五千个。挣了六万多。这还不包括她打工挣的钱。江建业这边靠着小女儿挣了十万。
两人加起来挣了十六万。他们已经相当满足。
李秀珍回来这天,屁股还没坐热呢,刚接过大女儿给她做的鸡蛋面,就有人过来借钱。
江建业面皮薄,又是同个村子,不好意思拒绝,推说钱在媳妇那边。
现在媳妇回来了,他再也没有理由反对了。
李秀珍暗暗瞪了丈夫一眼,将人请进屋,跟对方哭穷,说自己在外面怎么不容易,有好几回差点被抓进收容所。
村里人没出去,哪里知道收容所什么样,李秀珍就详细描写给他们听,把那地方形容得跟监狱差不多,进去就得挨揍。
李秀珍不停讲自己有难,反正说来说去,只有两个字“不借”。
来人没借到钱,表面没事,背地里讥讽李秀珍心狠,“一个村子住着,明明挣到钱也不帮忙。太没良心。”
又讥讽江建业软弱无能,“一个大男人被女人管得死死地,怪不得村里人都看不起你。”
江建业听到后,又气又怒。
李秀珍不在乎流言蜚语,哪怕大伯过来借钱,她也一口回绝。
大伯三个儿子都去b市打工了,年后婆婆还跑到她面前炫耀,他们家哪里需要钱,分明是想占他们家便宜。李秀珍辛辛苦苦到处跑才挣了些钱,哪肯让别人占便宜。直接拒绝了。
哪怕婆婆亲自登门,她也是那两个字。
别人倒罢了,面对亲哥和亲妈,江建业有些受不住,开口求媳妇,“要不然借点给他们吧?也不多,五千就好。”
李秀珍才不惯他,“就是不借!你以为这钱很多吗?咱们家有三个孩子念书呢。雨彤成绩这么好,她肯定能考上大学,现在大学是自费的,一学期要四五千块钱。再加上生活费,四年最少也得要三四万。雨欣要是也考上大学,你不给她念吗?”
李秀珍最厌烦丈夫耳根子软,总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少发善心。当初咱们分家时,你妈什么都没给我们。我每年都给她粮食,对她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一提到分家,江建业刚鼓足的勇气直接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