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综合其他>紧急关头> 第71章 五 嘴里喊哥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五 嘴里喊哥哥(1 / 2)

第71章 五 嘴里喊哥哥

接电话的是个小男童。他说要找爸爸。他忘了带钥匙出门,放了学回家,爸爸妈妈都没回来,他进不了家门。他已经等了两个多小时。他又冷又饿。他要求爸爸早点回家。

邹德明热情地说:“小朋友别着急。你爸爸马上就会回来。”

电话那头问:“你是谁?”

“我是你爸爸的好朋友。”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邹德明。”

“我没听说过。”

“洪福这个名字你听说过没有?”

“也没有听说过。”

“小朋友!我是警察叔叔。你现在需要我的帮助。快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对方还是不肯说。

邹德明有了办法。他说:“小朋友!你不肯相信我,你就赶快拨打110,告知你家住的具体地方,很快就会有人来帮助你。乖孩子!抓紧照我说的做。”

邹德明这番话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只听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童音,将住址说得一清二楚。

邹德明被誉为反扒英雄,除了实干,还凭脑子灵活,善于总结,不断出新招。他透过反扒斗争的硝烟,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扒手之所以能在一些人面前轻易得手,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是不少群众缺乏对扒手特征、作案方式的了解,因此,识别不了扒手,无法防范,或防范失当,给扒手以可乘之机。邹德明感到,如果人们能掌握一些识别扒手的常识,对于防范扒手、打击扒手,该是何等宝贵的武器。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剥开扒手的画皮。扒手最能区别于一般人的莫过于眼睛。他们是“见钱眼开”,因此习惯于扫视人们的口袋,提包。在扫视时,眼睛是慢慢斜向一边,或用余光进行观察。扒手扒手,靠手吃饭。他们对自己的手十分注意保护,冬天宁可脸上不擦润肤脂,也要给手指擦,以保持手指的柔软灵活,便于扒窃。指甲也留得较长且光滑。扒手一般不戴手表,以免扒窃时刮出声响,再是怕被抓后,将手表没收抵押。扒手扒窃总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在上的做掩护,在下的进行扒窃。扒手行窃,少不了掩护物。因此,了解掩护物,是识别扒手的一个重要途径。扒手常用的掩护物是,手上拿一本杂志或报纸;背一个黄挎包;手臂上搭一件衣服;冬天系围巾、披风,热天拿草帽。还有的背一只旅行袋,做赶车船状;手提公文包,做干部状;拿把菜,做回家状;抱小孩,做父亲状等等。这些穿的、挎的、拿的、抱的,无一不是掩盖那只行窃的手。扒手行窃,一靠手扒,二靠划包。划包则用刮胡子的单面刀片或双面刀片。这些刀片作案时戴在手指间,缝在衣袖或衣角里,还有的竟嵌在五分的硬币里。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猎取目标多,便于作案,同时,车上作案,进退快,转移快。因此,公共汽车上是扒手最为集中的地方。当人们在候车棚时,就该留意了。候车时,扒手与乘客的区别在眼睛,乘客大都有看手表、踮脚举机、摩托车等物非偷即抢。看牢这只老狐狸,决不能让他溜掉。

洪福也不吭声,两只眼睛在黑夜中转个不停。

很快,三位民警找到了那片宿舍区,位于湘江东岸,天心阁南侧。小男童在电话中说的是四栋一门一楼。结果,三位民警找上门一看,不见小男童,房主也不姓莫。问洪福,其不摇头,也不点头。三位民警正欲重新寻找,这家房主拉开门,见他们身穿警服,仿佛恍然大悟,热情地说:

“三栋一门一楼家好像出了点事。你们要找的可能是那户人家。”

邹德明、吴德辉、彭立均押着洪福,按其指点寻去。离三栋一门一楼还有两三米远的地方,洪福突然用极亲热的口吻招呼:

“老莫呀!我中午12点钟的时候借了你的摩托车回宁乡,你还记得啵?!碰了鬼。从你这里刚骑出门不远就撞了人。背时!背时!”

室内没有回音。三位民警对洪福耍的小把戏感到好笑。他们没有打断他的话,看他如何继续表演。

他们走进莫家,室内围了很多人,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见三位民警押着个男子走进来,都赶快让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