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好女难嫁> 第211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页(2 / 2)

曹主薄眼见事情僵持住了,便一声不响的去做他的事了。撵着手底下一帮后生崽赶紧去收粮,粮仓也派人拾掇利索了,补了许多的鼠洞与虫洞,又夯了一遍,打开让晾晒,单等粮食拉回来归仓入库。

他是个老主薄,经见过的事情也多,官场上耍无赖的大多都能如愿,如今的知州大人就是软磨硬泡的耍无赖,再想一想那位蜀王的德性

管他呢!

凭这位小徐大人的能耐,只要粮食入库,就无人能从他手里将粮食抢夺去。

第96章略

早晨的码头,水气漉漉,正是凉爽时间,商家和船家最喜欢在这个时候接活儿交活儿,挑夫们也来的早,客船前挤的密实,被船上的人喊着搡着,又高嚷着不得挤喽,然许多人似没听见般,扔是伸着细长脖子往前挤,就为从船上抢到一份活了。

这情景,对徐大船来说份外熟悉,通州码头每日也是这样,匆匆挤着似饿了一整天的鹅子的挑夫,躬身如沟里瘦鼠似的掮子,揣手东张西望贼眉流眼的混子,小心翼翼的生客,很不好亲近的商家管事,遮着头面的妇人,倚船弄笑的船姐儿夹着船浆划水的哗啦声,叫骂声,调笑声,言语粗鄙也罢,正经也罢,依着这地方活命的人,全不讲究。

江畔不远处起了一溜的竹楼或石头房,经年累月被江风水气浸润,都漫上了黑色的霉烟色,或是旧苔痕,或是烟气浸透了,总之,灰灰黑黑的,门帘子也脏的看不出颜色,只随风翻飞着。

这一带只有两处酒馆,门前悬了酒旗,酒旗大多旧破了,不过还留着清晰的记印。蜀中粮食不多,能拿来酿酒的更少,有这官府打了记印的酒旗子,才容允他家用粮食酿酒并做买卖。这一张旗子的份量,与家里的田地一样,都是祖辈几代人积攒了无数银钱才换来的。

徐大船也爱吃酒,不过他知道分寸,喝大了容易耽误事,只闲着无事的时候才来酒家打二两烧白,叫一碟干鱼鲊,炸豆子,坐酒馆里享受一回,也顺便听些消息。

他是身上有职责的人,刚来码头时名头不显,四下里摸索的很费了些心思,先与挑夫们熟识,再与掮子们相熟,接着又接近漕头,和漕头们也惯熟了,他们才允他上船去揽活儿。

只他的目的又不是揽活儿,但走到这一步了,再揽几场活儿也不是难事,横竖他跟挑夫们也惯熟了,吃两成回扣,再将活儿发下去,多的是人听他的招呼。

这两成也不能尽他取了,得留一成给漕头,余下一成,再与别的掮子分了。漕上的拿钱,那是光明正大,规则就这样,两利的事么。分给掮子们的钱,可不能直白的说,更不能直白的给,花钱么,也有花钱的规矩,给的直白,就是得罪人了。

所以,这沿江一带的食馆酒馆就是个极好的地方,拿了钱,叮叮当当一数,就扔给岸边眼巴巴等活儿的小子手上,吩咐一声:今儿这钱,请大家伙吃饭,你去吕家订两坛烧酒,再让曹老二宰两只鸡,捞一锅干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