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这回仙境升级,入口不是在水池边了,而是要走好远的路才能到达池边舀水。
“再帮我们准备几件蓑衣,有些人一路上蓑衣都烂了,棉鞋也得再准备几双放在这里,到时我带出去给大伙。还有,大姐夫强调,不用给我们想办法做吃喝,没那么娇气,倒是希望家里想想办法,最好咱这仙境再备些武器。比如我要用到的箭羽,以防有事情不够用,到时我能进来取,还有大片刀什么的,看爹和里正爷能不能想办法,都放在入口那里。以备后患。多总比少强。”
“知道了,还有火折子什么的,我都给你们准备一些。”
最后,满山也将他自己带进来的包袱给了小豆。
那里面的东西应是脏衣裳,有小妹的在里面,他没翻看。反正他和大姐夫交上来的都是脏里衣,都臭了,像大姐夫的里衣还开线了,正好给了小豆能拿回家洗洗、缝缝。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临时营地的背人处。
大半夜的,朱兴德接过满山给的豆包,没吃先感叹道:“看来家里的日子并不容易。你瞧瞧,蒸的这个豆包掺了玉米面。”
朱兴德说这话,倒不是在嫌弃干粮是两掺面粉。
家里从来就没有富得流油到顿顿吃细面的程度。那得是啥家庭啊?
打小他们就没过那种日子,全都是苦孩子出身。
只是自从小妹夫能招野猪卖钱了,家里稍稍有了些存项,他们只要出门在外,外婆和岳母,尤其是外婆,她老人家一向给在外面的孩子准备细面干粮。
就连他几岁的闺女甜水去学堂,晌午饭要自带干粮在外村学堂热饭吃,外婆也是给甜水准备细面干粮。
然后回头家里饭桌上,宁可三掺两餐的算计粮食,紧紧手做饭。
外婆常说:“在家咋都能对付,出门在外,却穷家富路。本来赶路就是很费体力的事情,再不吃的好一些,那嘴里都会哇苦哇苦的,想的全都是我命咋这么苦呐。我从上一家那里跑到游寒村,一路上,可是尝够了那滋味。”
所以联系以上,他们现在又在外面奔波,以外婆的性情,外婆做的点心自然全是细面,豆包却掺了玉米面,朱兴德才肯定家里日子,眼下粮食应是很紧吧。
杨满山拧开装蘑菇酱坛子的手一顿,后悔没多打听家里的事儿,这要是大姐夫能进仙境,一定会比他细心,这是他永远赶不上大姐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