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这里环境不好,土地一年只能耕种一个季度,别的时候天气都因为气温关系耕种不了,这里人大多以畜牧为生。
不过畜牧不代表能吃肉,很穷苦人家每天可能也就能喝上几口牲畜奶,许多人主食甚至是苜蓿,能吃上豆类的人家都算小康人家了。
这次大部分贫民都没法活下去,所以很多人都投了慕家军,军营里别的不说,至少吃苜蓿黄豆能吃饱。车夫以前也是穷人家出身,靠着一股不怕死的悍劲,才拼到了今天这地位。
可像他这样的人在慕家军中只算少数,最早跟他一起出来的乡亲都死了,他刚入军营那会的同僚现在也只剩下三个了,另外两个都残了,拿了几十贯回家置办了一份微薄的家业,勉强糊口罢了。
第165章贤内助(二)开始鸡娃的沈清……
车夫说这话时并不是诉苦的语气,而是带着一种底层人民特有的麻木的语气,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他能从这样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是因为他运气好,大部分人普通人都跟自己死掉的那些同乡或是残了的同僚一样。
沈灼听得很认真,车夫这些话并不能让她惊讶,这不是她没有同理心,而是她对古代平民的困苦生活有很深刻的了解。
顾王妃曾让心腹的下人带着外甥女去观察过七天京城郊区富农人家的生活。这倒不是顾王妃要外甥女体察民情,而是她发现外甥女因为柳氏的缘故,居然有想离开沈家,自立门户的想法。
顾王妃大部分时候都娇惯着外甥女,但遇到原则问题顾王妃还是不会妥协的,她也没有苦口婆心地跟外甥女讲大道理,她只让人带着外甥女去看了看他们农庄的佃户生活。
这七天的生活沈灼几辈子都忘不掉!每天的饭食除了主食还是主食,而且都是麦屑、麦饭和豆饭这种原生态食物,稻米是别想了,小米都是逢年过节时才能吃的。
而配饭的菜永远只是咸菜、水煮菜,一年之中也就过年时才能吃上肉,平时所谓的开荤就是吃鸡蛋。鸡蛋也不是人人都有,只有老人和男人才有,女人是绝对不会有的。
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各种家务,从早干到晚,没有停歇的时候。即便如此,家里还是乱糟糟的,人跟牲畜住一起,虱子臭虫这种是跟人共存一辈子的。
甚至连喝热水这种似乎是刻在华夏人基因里的习惯,这里也是没有的,热水是要烧柴禾的,谁家有空早起烧上一大锅水?再说这时也没有保存热水的器皿。
因为沈灼只观察了七天,也不是切身体验,更多的事她也没发现,或者说姨母不让她发现,可沈灼又不傻,大部分该知道的她还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