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西江府苏东谨,字庆安,不知这位仁兄怎么称呼?”
少年斯文有礼的拱手还礼道。
“原来兄台就是西江府大名鼎鼎的苏贤兄,幸会、幸会,在下张益言,字文谦,乃是这南安省的会安府人士。”
第二十七章此话当真?
南江书院将招生年龄卡得很死,只招收二十周岁以下的,连准入门槛为举人功名的高级班在内,都需在二十周岁以下。
安国是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乡试,能在二十岁以下就成功考取举人功名的少年,各行省的加起来都不多,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可是南江书院不仅敢开高级班,还设下二十周岁这一年龄限制,其中所透露出的信息,让苏庆安不得不深思,所以他才会在稍作犹豫过后,再次临时改变主意,加入到报名队伍中。
不过他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眼前这位在文坛上的名声与影响力,都很大的张解元,会来这南江书院报名参加考核的行为,实在让他感到极其费解。
“在下久仰张解元大名,本打算趁这次游学之机,前去会安府拜访仁兄,却未料到,你我竟能在此相遇,实在是天随人愿,希望此事过后,在下能有机会向仁兄请教一二。”
张文谦的身上并没有少年成名所常见骄气,态度谦和的回道。
“苏贤兄过誉,能有幸与苏贤兄这位江东才子相互探讨学问,也是文谦的荣幸。”
两人刚聊了几句,就轮到苏庆安去参加考核。
在一位南江书院学子的带领下,进入到不远处的一间砖房中,映入苏庆安眼中的,是坐在前方的七位先生,只见年龄阶段不一,即有须发皆白者,也有看上去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青年。
领他进来的那位南江书院学子,则与另外一名学子坐到靠近门口的位置。
七位先生中,年龄最大的那位率先开口道。
“先介绍一下你的个人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师从、性格、理想、特长与爱好等个人信息。”
七位先生的态度都很平和,衣着也很普通,与南江书院的学子般,身上的气质略显矛盾,可是不知为何,他们仍让苏庆安感到巨大压力。
那是一种有些类似他在乡试中举后,参加省府举办的鹿鸣宴时,被学政大人叫上前问时,面对一众官员时的压力。
“学生苏庆安,西江府人士,此前于江东省府墨香书院就读,拜在恩师余东泽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