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李正颜早就跟爹爹说过这话,不过李青瑞没同意,小丫头这是给大哥搬救兵呢。
可惜,李青文这事上帮不上忙。
家里蒸豆包,李青文去新城找江淙过来吃饭。
新城的内城到处都是青砖红瓦,冬天看上去比黄色的土墙更冷些,主街道倒是很热闹,雪被扫的很干净,路两边的铺子都开着,不用仔细看,冒着热气的一定是卖吃食的。
这铺子有一半以上都是流犯的家眷开的,吃食也是天南海北都有,有一家包子铺挺有名的,李青文吃过梅干菜馅的包子,味道不错。
这里有一家卖酒的,是李茂群开的,生意红火的很。
跟从前的寒酸不同,主街尽头的衙门很是高大宽阔,这里不单处理日常边城的防务,还接收初到边城的官差和流犯。
今上雷厉风行,登基后,砍头的不少,流放的更多,至今边城的流犯已经有数千名之多,管理事情更加繁琐。
从外面看,衙门威武的很,实际上只有前面这一片能唬人,后面的将军府至今还没有盖起来,还是一片萧瑟的空地,自从林潭离开后,边城没有将军,这个将军府自然也就不急。
一年到头能动土的月份就只有那几个,但那几个月里面又要种地又要做工事,忙的不可开交,相比之下,外城比将军府更加重要。
当然,如果时间挤一挤,还是能够完工的,但是因为寒日那年大家都被饿怕了,现在更愿意多种地,毕竟房子破点可以住,缺粮食可要命了。
李青文一到,衙门外面的官兵看到了,他们都认识李青文,笑嘻嘻的问是不是找江大人,不用他们通报,李青文就进去了。
江淙正在跟周丰年说话,李青文原本想在外头等一等的,但是江淙将他拉进来,把手里的热茶放在李青文的跟前。
说完话,李青文口气的问候了周丰年,问他吃不吃豆包,家里刚出锅的。
周丰年正好不知道该吃啥,闻言便跟着江淙和李青文一起去了,他不单自己来,还把周从信和周从望也带上了。
出来的时候,李青文喊上了陈文,到家后,又去营地里面找蒋立平和方氏他们一家人。
豆包是粘的,馅是甜的,随便配点咸菜吃几个就饱了,大晌午的,大家都没有喝酒,吃光了几锅豆包,打着饱嗝离开了。
吃完饭,李青文拎着一筐冻的半硬的豆包去给姐姐家送去,吃完的江淙跟着他一起。
边城的下午时分短暂,吃完饭一个多时辰天就暗了,俩人把豆包送到,说了一会儿话,又被强留下吃了顿饭,直到天黑才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