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同住在一个屋子里,但跟李青文这个新人不一样,其他人已经是举子的身份,不过去年的省试落选,今年在私塾继续准备。
在老张的口中,雪音私塾都是些富家子弟,李青文一度以为误入了贵族学校,但到了之后发现,也不尽然,确实有那种小厮婢女围绕的,但也有跟他差不多的普通人。
入住的第一天,李青文吃到了私塾的饭菜,大都是蒸煮,如果不是正在养身体,李青文会觉得有点寡淡。
李青文要去的学堂跟三个室友不一样,他到私塾时,夫子的《易》讲到了一半。
这本书李青文早就烂熟于心,从半路学,也并不吃力。
跟李青文一样的新人学生有二十多个,年龄相差极大,最大的过了五旬,最小的才十三四岁的模样。
私塾的生活跟前世在学校没甚区别,每日上课、练字,吃饭,睡觉,李青文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日子。
跟前世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不一样,私塾自由一些,白天读书,下了学,便有同窗相互呼唤着喝酒,李青文不能喝酒,去了两次,只喝了茶。
后来觉得没甚意思了,李青文便留在私塾练字,不敢让自己有太多空闲,生怕会一直想边城的人和事。
虽然同窗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不尽相同,但大都十分好相处,李青文收到了他们从家乡带来的各种东西,也同样一一给了还礼。
因为边城至今还未立籍,别人问起来祖籍,李青文依旧回的是并州老家。
并州连年大旱是罕见的重灾,流民跑的到处都是,大半个大梁的百姓都知道,李青文也收到了室友的安慰。
等到庄园里面的树叶越发茂盛,阴凉更甚,李青文已经从别人口中得知,池子里面的鱼可以吃,但是没甚味道,养了好些年了,还没人打它们的主意。
五月份,有官差要去边城,带走了李家的厚厚一叠的信件。
李青文给家里人写信,也单独给江淙写了一封。
两个人之前一起生活了那么久,冷不丁分开,不免十分想念,尤其是又确定了彼此的心意,不过在离开边城之前,两个人推心置腹的说了许久,李青文觉得自己是该不能错过重开科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城的羊蝎子火锅开张了,李青宏来接弟弟,李青文邀请了同室的三人。
三个室友恰好有空,一起进了城。
东城的羊蝎子铺子十分气派,毕竟是第二家火锅店,李青宏这两年也见识不少,这回开张,忙而不乱。
因为是弟弟的同窗,李家上下一众人对秦屿三人十分热情,这一顿饭宾主尽欢,但李青卓有事没来,让李青文心里隐隐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