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可不是儿戏,吕大夫从医几十年,对各种药材了如指掌,发现药铺的药材不对,立刻找了赵大豪,听他振振有词的说着“生意经”,差点被气的晕厥。
他虽然只是个坐堂的大夫,但医术不错,是赵大豪的爹留下坐镇药铺的,如果不是和赵家渊源颇深,摊上这样的掌柜,他不但要破口大骂,还会甩手走人。
因为应承了故人临终前的托付,吕大夫气的半死也不能走,但他也不会昧着良心卖不好的药,索性就称病不到药铺,没有他这个大夫开方子,病人自然也就不会从铺子抓药。
赵大豪的爹走的急,没来的急仔细叮嘱儿子铺子的事情,临死前只告诉他,让他一定一定听吕大夫的话。
赵大豪一心只想着挣钱,不听吕大夫的话,偷偷的屯粮屯药材,结果赔了许多钱,把家底折腾的差不多了,又把注意打在自家的铺子上面。
吕大夫卧病在家,他知道是故意的,不想再低头受制,另从别的县城请了个大夫坐堂看病,这个大夫倒是肯听他的,但半年下来,来看病的人就发现不对了。
赵大豪自作聪明,别的药铺的人一下就看出了他做的破事,到处嚷嚷他以次充好,结果回春堂的名声就不好了。
吕大夫到底不忍心老东家的产业就此败了,忍着气恼重新回来,逼着赵大豪把那些残次的药都扔了,只对外说买药材被骗了,又替前来看病的人免去诊金,用了几年的时间,回春堂才堪堪挽回颓势。
吕大夫算是救了回春堂一命,可赵大豪并没有多少感激,反而对他芥蒂更深。他知道铺子确实少不了这个老头子,便想法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吕大夫身边学医。
赵大豪想的是,自家人学到了一身医术,铺子就不会受制于人。他想的是挺好,只可惜他的儿子特别的不争气,终日沉溺美色,一点正事都不做,怎么可能有耐心学医。
看儿子不是这块料,赵大豪就把本家的几个侄子弄来,吕大夫是看着赵大豪长大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心寒极了,但还是认真的教着。
吕大夫想的是,赵家若有人把他这身本领全学去,他被赶出门也解脱了,省得再看到这个心术不正的人。
可是种地这种事情种的好和种的不好都有天壤之别,做大夫要学会诊治病情,辨别药材、炮制药材等等,比种地更繁复,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赵大豪这个几个侄子沉不下心,并不是学医的好料子。
吕大夫同赵大豪讲,赵大豪只说他们岁数还小,跟着多学几年就好了。
给陈氏看病的时候,吕大夫相中了李青卓,带回铺子做学徒,只做了半年,吕大夫就看出他是个好苗子,尽心尽力的教授着李青卓,他对外人这份格外用心,也惹得赵大豪不快。
因着种种事情,赵家人对李青卓向来提防。
即便有师傅护着,李青卓这些年也没少受挤兑,不过他并不在意,想要学真本领,必然要吃苦受累,真要为这些不相干的人分神才是不应该的。
把早上的事情抛在脑后,李青卓利落的按照方子称药抓药,包好之后,仔细叮嘱如何煮药,如何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