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页(2 / 2)

郑太后说了几句,只有一殿前奴婢唯唯请罪, 便有些意懒,朝曹舒挥了挥手:罚俸一月, 小惩大诫, 下去吧。

她说完,便将目光转向了朱晏亭,视线有意无意的,在她脖颈上停留了一瞬:昨日丞相持节迎亲, 皇后出殿的时辰怎会晚了一刻钟?听说长亭殿里拘了一个女史, 天地交泰的好时辰, 这是因何缘由?

朱晏亭稍稍侧转过身,微倾上身:兰池殿女史侍奉不周,用金簪划破了妾的颈项。妾也顾忌昨日是良辰,不好处置,暂且拘押,三日之后再行责罚。

郑太后蹙了蹙眉:哀家听说那兰池殿女史一直喊冤,可真有此举?

朱晏亭答道:戴罪之人束枷时,无人不喊冤,或意图减免处罚,或者意图脱罪。妾会广纳殿中之人所见,秉公处置,请太后放心。

郑太后笑了:皇后伤到哪儿了?怎么不请太医令来看看?朝魏仓下令去请少府太医令师广,让他携几个女侍医一同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兀自休憩养神的齐凌突然按了按桌案,站了起身。

郑太后的目光倏然转至他身上。

儿子还有要务,先行告退,飧食后再来。齐凌说着,眼风扫过朱晏亭:皇后替朕多陪陪母后。

是。朱晏亭面色如常,恭敬应诺。

郑太后没料到他这个当口要走,掩下惊色,蹙了眉:大婚休沐,还有什么事这样忙?皇后的身体你也不上心?

齐凌笑道:今日午后儿子要在宣室殿见列国使臣。其远涉山河,上表恭贺,实不忍吝惜一面。他含笑的目光扫过端坐的朱晏亭:有母后垂怜,皇后身体定然无恙。

郑太后沉默了片刻,劝道:太医令会将脉案送去宣室殿,皇帝忙完,还是过一过目,否则哀家也要替皇后寒心了。

皇帝满口答应:这是自然,脉案送宣室殿不必过曹,直接递书房,儿会亲自过目的。

齐凌走后,本就空旷的长信宫大殿愈显得安静,郑太后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朱晏亭。

朱晏亭微微垂首,低眉顺目。

从她面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情绪,仿佛木雕陶塑的偶人一样。

她越是如此,郑太后目光就越深沉。

从魏仓出门去请太医令,到太医令师广携带四五名女侍医进殿叩拜,其间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郑太后和皇后一句话也没有说,殿堂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宫人们噤若寒蝉。

师广行过礼,按照太后的旨意,为朱晏亭验伤,号罢了脉,迟疑道:殿下是施粉盖了伤痕?

朱晏亭一动不动,面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

郑太后在她一直不动声色的面上

捕捉到一丝狼狈,终于有一点笑意浮上了眼角。

你们几个她吩咐女侍医:扶皇后到殿内褪粉,让太医令诊治。

朱晏亭猛然抬起眼睫,投向上首之人:妾伤无忧,数日可愈,多谢太后关怀。只是这伤口实在不必请太医令看验。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