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引弓已经听不下去了,勉强谢了掌柜,关照先回宅邸。他关照一名镖师:“去庆云观,请道长来!”
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在平息自己的激动――如果倒退回十年前,他说不定会立刻着手建立收容孤儿和灾民的机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随身的钱花光了再说。但是现在,他想起了自己在杭州立足未稳,贸然把这种事情搞大对自己很不利,而且他也没这么多的钱和人手来做。
还是先找盗道长来给孩子治病,再和他商量一下这收集人员的事情该怎么办。元老院把他布置到江南,主要还是为了搜集人口。
“奉华,你先给孩子洗个澡。”赵引弓关照道,“她身上有溃烂的地方,当心不要着水,先清理下创口。”
作为一个合格的生活秘书,奉华是受过基本的护理训练的。
“知道了,老爷。”奉华赶紧去了。
“老爷,我看这孩子恐怕饿了不少日子了,就这么洗澡恐怕要支撑不住。”起威帮着元老院在广东收容流民,积累的不少经验,这会见捡回来一个孩子,赶紧说道。
“哦,对,对,先得给她口吃得,让他缓过来才行。”赵引弓一迭声道,“快,叫厨房熬粥!”
“不用,我有法子。”蔡实虽然不知道元老们有搜集孤儿的癖好,但是眼见老爷对这孩子如此的重视,当然要献殷勤,“就用藕粉好了,本地的土产,水一调就能吃,不伤胃……”
当下有人拿了藕粉来用水化了,用小勺子调给孩子吃,一会功夫就把一碗藕粉吃了下去。
“现在不能吃了,隔半小时再喂一次。”孙旺才说道,“她饿得狠了,一下吃太多会撑死的。”
奉华先打来了脸水和皂角豆帮她洗脸,程来,先吧慈惠堂的杭州版先搞起来。现在是小规模的运营,等明年就可以大搞了。”
张应宸说:“问题是我们初来乍到,收容流民孤儿的钱从哪里来?要搞慈惠堂要有房子,还得有人手。你一共就领了三千两银子的活动经费,买房子置办家伙已经花了不少吧?再要买房子,置办设备,雇人,这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们收容难民说白了就是无底洞,有多少收多少,不是沽名钓誉的玩慈善。天天有开销,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花得。再者,我们从哪里找合适的人当保护伞?毕竟是人生地不熟,这里可没有梁家和高家帮忙,也没有朝发夕至的海军炮舰,我们两个外路人大量收容难民官府岂有不起疑心的?”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赵引弓沉思片刻道,“我明白了。眼下还是得先‘造血’!有了足够多的血,才能源源不断的‘输血’给人!第一步还是要快速的赚钱。把自己的产业搞起来!”他转了一圈,“不过收容流民的事情我也有个思路:先收容孤儿,办个义塾!”
赵引弓的想法是先从废园里圈出一块地皮来,单独修几间房屋,用来收容教育孤儿。小孩子就算聚集了一二百个也不会引起官府的警觉。孤儿比成年人可塑性强,教育好了以后就是未来的技术人员、行政干部和经济管理人才。
“这法子可行!”张应宸点头,他笑了起来,“我记得你早有这样的想法了吧?你从前和我扯淡的时候说过,要是单穿的话,起码得花上十年的时间教育自己的一代人。”
书内的一些灾民的细节来自晚明时代士人的笔记,记载的是浙江当时的状况。笔记具体记载的州县不是杭州,但是这种场景恐怕并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