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困在安西,时时刻刻有李自成、曹文诏等人监视,难以脱身,以王克俭他们,绝对斗不过殿下。”
“成德虽然颇有才干,但他心始终是向着殿下,你我应该早做打算。”
“实在不行,仅仅保留内阁席位和六年选举制,并商谈武将、军队不得干政的事宜如何?”
张懋才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坚决保证武将、军队不得干政,如此一来、即便皇帝和太子有中旨,但只要兵马司和衙役不接旨,皇帝也很难收拾他们。
想要把兵马司和衙役都换成皇帝自己的人,这最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苦工。
十几二十几年后,燕山派早就退出时代的浪潮了,皇帝也自然不用再针对他们。
估计到时候,出现在庙堂上占据绝对话语权的,便是眼下的官学派。
“这个可以商议一下……”听到张懋才得话,便是李德茂也不由犹豫同时点了点头。
“你先想想,若是觉得可以,不用询问我,直接发消息给京城便可。”
“时不我待,颜胤绍虽然还有几个月才能回京,但金铉的号召力比他大,想来眼下已经有不少人去拜访金铉了。”
张懋才连忙开口,李德茂也点头同意。
见状,张懋才起身作揖离开了李德茂的府邸,而李德茂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与齐王正面对抗不行,最后向京城发去了信鸽。
“学长,既然如此,我就先告辞了。”
“润堂慢走……”
几乎在李德茂和张懋才决定先退一步的时候,金铉也确实如他们预料的一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拜访的燕山官员。
其实不止是燕山,许多恩科的民间自学官员也听过金铉的大名,毕竟当年他死谏的事情,引起的风波可不小。
因此,得知他回来之后,不管是燕山的理想派,还是被燕山所排挤的民间自学派,他们几乎都登门拜访了金铉。
尽管他们知道,燕山的想法一旦成功,那“刑不上士大夫”的旧律将重现,对他们也是好事,不用担心皇帝对自己打杀。
可问题在于,享受这件好事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到时候还得是官。
以燕山派对其它官员的鄙夷和排挤来看,他们想在那个时候还得是官,这难度比齐王不就藩还大。
既然如此,干脆先投靠有齐王站队的金铉一派,然后先把燕山派斗垮再说。
哪怕不能斗垮,燕山派遭受重创后掉落的“肉食”,也足够他们吃很久了。
眼下,金铉刚刚送走一个学弟,过了片刻,又有许多人在他门口敲门。
对于他们,金铉也是一一欢迎,这让躲在暗处观察的许多燕山官员咬牙切齿。
只是,他们躲藏的手段过于低劣,金铉只是扫视四周一圈,便知道他们有可能在哪里偷窥。
不过,这些他都不在乎,因为他在完成齐王交代的了。”
“不能说他们没有退步,只是这退步的范围有些小,齐王殿下不同意也是正常的。”
“如果真心实意的想要退步,那应该是放弃内阁三位席位,支持内阁六年选举制。”
“内阁正常席位有七位,以燕山的官员数量,拿下两位、或者三位都不成问题。”
“但只拿下三位,面对洪承畴、孙传庭,还有另外两位大概率是周延儒、温体仁情况下的内阁班子,他们并不能讨好。”
“这个内阁班子,本质上还是针对他们的,所以他们才会要求把席位降低到六席,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把握制衡庙堂。”
“不过,从眼下齐王殿下的反应看来,便连这个条件,齐王殿下也不能接受。”
“这样容易把他们逼急,不过他们也不敢动刀兵,只能看着时间被齐王殿下拖长。”
说到这里,堵胤锡看向朱慈燃,合上手中情报郑重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看新任左都御史金铉和还未抵达京城的右佥都御史颜胤绍能拉起多少人,组织多大的一个班子。”
“只要把这群反对燕山派的官员聚集起来,那不管是庙堂还是地方、军队,燕山派一手遮天的局势都将被瓦解。”
“战场被限制在庙堂上,这对于百姓和天下都是好事,并且东宫的局面也能得以改善。”
“只要局势明朗,到时候孙阁臣和洪阁臣在南直隶开始查案,借南直隶入手来清理江南三省的燕山官员,继而由东宫官员补上,那则大势可定。”
堵胤锡的话,基本上是把朱由检的一步步计划都串联了起来。
齐王府牵头,金铉和颜胤绍造势。
只要两方的势力相当,那皇帝、太子、齐王三个大义都在这边,孙传庭和洪承畴也就可以动手来清理江南了。
旧港、江南三省和瀛洲这五个省份占据了大明四成以上赋税,只要拿到这五个省,燕山派也就威胁不了什么了。
不过……
“不过,最后动手的关键在于,要有足够替补的官员,仅凭我们东宫三千官员,怕是无法替换整个江南的官员。”
堵胤锡面露难色,这让朱慈燃原本豁然开朗的心情又沉了下去。
到了最后,他居然也成了拖后腿的人。
“不一定……”孙可望忽的开口,引得朱慈燃和堵胤锡看向他。
面对二人疑惑的目光,孙可望却说道:“官员的事情,我想齐王殿下的布置早就开始了。”
“至于这个布置,我想大概就在……”
下午更新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