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大婚
冠礼已然结束,等待朱由检的,便是接下来的大婚了……
相比普通百姓的人情冷暖,普通热闹,朱由检面对的大婚显得十分不一样。
在他骑马与杨如是等人来到武英殿前的时候,见到的是在三龙桥道路两侧的文武官员,他们人人穿戴朝服,在见到朱由检的同时纷纷行礼。
在三龙桥前,孙承宗拿着红缎,表示他是这次负责迎娶的工作正使。
“请殿下稍等,副使已经去迎接正妃了……”
孙承宗的话里,只提及到了正妃袁禧嫔,没有提及其它五妃,其中缘由,全因其它五妃地位不够。
不出意外,除了正妃能来到这武英殿,其余五妃都会在齐王府会厅等待最后的二次拜堂。
朱由检对此没有什么想法,而是微微颔首,表示回应了孙承宗,紧接着低头看向了杨如是。
杨如是明白朱由检的意思,因此解释道:
“殿下只是拔一级规制,因此不能全按陛下的大婚走,如眼下,正常来说正、副使需要先向陛下叩拜四次,然后拿上制案,节案,从大殿中门出,彩礼紧随其后。”
“之后,传制官需要告诉正、副使迎接的工作,唱声“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往后便是正、副使举着制案和节案从奉天门出发,到了奉天门的时候,还需要把制案和节案放到迎娶皇后的彩舆中,然后褪去朝服,乘马而行,带着鼓乐部队从大明门出发,一直奔赴迎娶的官员家去。”
张嫣站了起来,顾秉谦在旁边唱礼。
朱由检呢喃着郭桑岱的名字,而他在想到后,也伸出手轻轻敲了敲车窗。
他们站成两排,中间是上百辆大车,车上放着装有红线缠绕的铜钱红包。
金银铜钱,美玉珠宝……
袁禧嫔本想着朱由检会和她说一些话,但让她失望的是,朱由检居然从象辂的桌下拿出了五六本奏疏,就这样当着她的面开始查阅了起来。
她本来还以为齐王是个胖子,或者是个武夫,现在看来,更像辛弃疾、霍去病这样的少年英豪。
“恭请齐王、齐王妃入武英殿……”
王安端着木盘随着张嫣走到了朱由检夫妻面前,木盘上托着九龙四凤冠,而张嫣亲手为袁禧嫔脱下凤冠,随后将这华贵的九龙四凤冠佩戴在她的头上。
北山可没有能养活这么多人的耕地,黄台吉心里很清楚。
“五斤炮月产三千门,十斤炮一千门,二十斤炮五百门,二十五斤炮三百门,步铳九千支,骑铳三千支。”王承恩如数家珍,但末了他补充道:
黄台吉的想法,和当初朱由检的一样,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不过袁禧嫔看来,大明皇室依旧还是以唐礼为主,袁禧嫔下了马车后只是用半透的团扇遮住了自己的正脸。
“齐王千岁!”
“齐王妃须知节守礼,齐王在外征战主事,莫不要让他在外还需担心府内内廷之事。”
“算了算时间,应该差不多……”
“二月到六月,郭桑岱只需要守四个月就足够。”
齐王府的起居注官,实际上算是有些谬赞了,因为朱由检只有五尺八寸(186),并没有六尺,至于后面的描写也有些夸张。
由于北山地区过于贫寒,大量北山女真首领都拖家带口往关内跑,大量女真官员都请求调往辽东、山东、北直隶任职。
这过程中,文武百官的目光倒是没有让朱由检觉得怎么,但他总感觉这气氛有点尴尬。
“孤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
“及冠……”
他只觉得自家弟弟大婚过后,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出入齐王府内廷了,而且朱由检肯定要花些时间陪家人。
“之后还有,但基本都和这次大婚大差不差。”
数千斤的编钟使用四匹马的马车拉动,而那马匹高大健壮,朱由检十分熟悉。
“已经入冬,他不可能现在动兵,如果他要动兵,最快也是二月。”
袁禧嫔看朱由检看的走神,朱由检却在处理这手中这几份加急的奏疏。
张嫣与袁禧嫔对话,前者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袁禧嫔,而袁禧嫔也十分懂礼的回应。
“奴婢领命……”王承恩闻言心中一紧,连忙应下,随后关闭了车窗,找人交代去了。
象辂前后共有内廷、礼部、齐王府的千余名太监、官员、婢女。
当年朱由检觉得国力空虚,无法发动北伐,想着让建虏苟活两年,顺带帮忙开垦几十万亩耕地。
对于这些随从来说有些累人,但他们心里都十分高兴,因为这车上的赏钱若是到了末尾没有发完,那基本上就是他们均分。
“让尤世功和监察司的人分别提醒郭桑岱,建虏可能会朝他攻去,让他小心些,若是受了攻击,死守便可。”
可问题是,郭桑岱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他手下的几万战兵也基本是按照普通拱卫营来训练的。
到了后来,她发现朱由检一心在奏疏上后,便开始明目张胆的打量朱由检了。
朱由检兴许是年纪轻,又或者是老朱家基因改良的太成功,总之他没有什么胡须。
现在黄台吉他们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分兵不利,不到山穷水尽就去攻打郭桑岱,明显是一个亏本买卖。
旁边站着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勋贵等诸多文武高官。
朱由检闻言,翻身下马,在杨如是三人的身后走到翠辂面前。
尽管说训练归训练,他们没有实战,充其量是大明兵马司的战力,但兵马司再菜也能守城。
成化十四年,阿古河卫(今俄远东阿古河流域地区)的兀丁哥等六人因违反大明政令而被斩首。
这种局面下,燕山五斤炮足够应对场面了。
还有正德元年,因葛林卫(今俄远东格林河地区)指挥同知塔哈住因治绩优异而被内阁从卫指挥同知升任卫指挥使等等事情。
张嫣不太相信自家叔叔会默许哪个妃嫔骑到正妃头上,毕竟除了万历、泰昌这几个人外,正常的男主人都不喜欢内廷生乱。
她的这番举动让张嫣满意,她之所以选袁禧嫔,就是觉得袁禧嫔这个人适合做和事佬。
等其好不容易穿戴完毕之后,她与朱由检走到朱由校和张嫣面前连续拜四次,然后由顾秉谦开始宣读加封诏命。
“郭桑岱……”
“倒是有几分西域的风格……”
接下来,仪仗队和女乐鼓匠纷纷表演,而袁禧嫔也和朱由检一样,被叫去换上更为华贵的婚服。
他的眉头忍不住的皱起,因为在他手中的奏疏里,他又看到了建虏的一些调兵情报。
比如在册封礼仪都结束之后,朱由检被要求换上冕服,袁禧嫔要求换上礼服,然后他们得自行到奉先殿拜谒皇帝的家庙,拜谒完毕之后,才能回府。
对于出生河西之地的袁禧嫔来说,实际上她是比较喜欢有胡须的男子,尤其是美髯,那便再好不过。
其它三部面前可以自给自足,而北山只能靠明朝输血。
在这里屯兵,在朱由检看来,黄台吉可能只有一个目的。
相比较内东北的海西、建州、东海三部,北山女真向来是人数最多,却被拿捏最狠的一部,原因就在于粮食。
“五斤炮只有六百门,步铳五千余支。”王承恩干脆回答,朱由检闻言也下令道:
毕竟是饱经后世化妆美颜洗礼的朱由检,他对于袁禧嫔的长相十分满意,但并没有其他人那样失态。
这时杨如是用手里的玉如意轻轻敲了三下车门,而车门也随之被人打开。
朱由检与袁禧嫔从朱慈燃、朱淑娥这两个金童玉女手中接过宝玺,这也就代表礼成了。
二人看着对方的步子,一起走向武英殿。
说白了就是靠着粮食来羁縻管理北山女真,因此北山女真在明代基本属于被拿捏的对象。
不过与她的喜欢相悖,老朱家经过一代代的基因筛选,似乎到了成化皇帝朱见深以后的后代,在胡须这块都有些稀疏了起来。
朱由检需要的,也仅仅是郭桑岱把北山守下来。
哪怕奴儿干都司废除之后,东北诸卫羁縻长官也得集结于奴儿干城,再顺着黑龙江南下,前往辽东开原集结然后赴京朝贡、请袭、叙职。
朱由检想着,随后等着王承恩跑回来后,他又开窗询问道:
喜申城便是后世的哈巴罗夫斯克,也就是阿速江汇入黑龙江的三岔口。
“起……”
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故意做的很明显,因此发赏钱也是一个技术活。
“另外五妃的婚礼还需继续,今日弟弟操劳,夜里别忙的太晚。”
“妾身知晓,谢中宫娘娘提点……”
他看了看画像,随后才和袁禧嫔站在了殿上。
他回过神来,便见到一辆“翠辂”在数百迎亲队伍的簇拥下缓缓驶进武英殿三龙桥前。
加上王妃的身份压阵,哪怕周素洁、田秀英、卫平阳、李韶禧、沈香君这几人性格不合,那也不会当着面忤逆袁禧嫔。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合上了奏疏,将奏疏收了起来,紧接着闭目养神。
“奴婢领命……”王承恩应下,朱由检也微微颔首,示意他可以离去了。
“齐王千岁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