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的数据没错,但他没有看燕山教材,不知道小冰河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因此判断出错。
朱由检最后还是选择了把这两千台蒸汽机送往齐国,不过那得是杨文岳确定探险队已经在北亚墨利加站稳脚跟。
要解决江南的粮荒问题,一是要移民,二是要开发交趾和旧港。
曹化淳没有忘记朱由检不喜欢跪礼,因此毕恭毕敬的作揖。
毕自严顿了顿,看了一眼朱由检的表情,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后才继续说道:
“按照这粮食亩产,以及新政规定的十赋一,那明年的田赋,恐怕在六百万石左右。”
他敢笃定,只要朝廷敢发机器给村集体,然后以每十户为一组的方式发放机器,那不用发迁移粮,北方百姓都会争先恐后的冲向奴儿干。
只是在他交代的时候,他瞥了一眼宫殿门口,却见被自家殿下冷落许久的曹化淳终于出现在了这处殿内。
他不结党、不营私、不贪财,知小民困苦而上奏,是个难得的好官。
一些文官儒生在民间骂他残暴不仁,远超洪武。
朱由检靠在椅子上,半侧着身子看着手中奏疏,没有回应曹化淳。
“你的这份错,似乎认的晚了一些。”
他压着怒气把奏疏和朱笔放在桌上,然后才起身走向曹化淳,一边走一边说:
他佝偻着背,垂着眼帘,双目看着地上昂贵的金砖。
对于他的询问,毕自严沉吟片刻,紧接着作揖解释:
王承恩忽的开口,让朱由检看向了他。
这十年下来就是十五亩,二十年下来就是三十亩。
他想看看毕自严是怎么想的,因此特意询问。
但相比较朱由检,朱元璋便成了“仁爱之君”。
这一来一去,恐怕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到了明年,拖拉机的产量恐怕能达到四千多台,而两千台只是半年的产量罢了。
朱由检有自信把齐国建设的比大明好,这才是他敢于让诸将陪他去齐国的原因。
六月的时候朱由检就觉得,若是曹化淳老老实实来认错,这件事情也就这样了,毕竟也不是一次两次宽容。
旁人不了解他朱由检,但曹化淳几个跟了他十年的人还能不了解他?
“……”曹化淳一时间没有回应,只是躲闪着朱由检的目光。
要解决北方的粮荒问题也是如此,但需要开发的是东北。
朱由检安抚了一下毕自严,也托他安抚了一下李邦华。
三百万人可以管理近亿亩耕地,养活两千万人,届时齐国百姓的生活会比大明的还要好。
二人点头打了一个招呼,随后曹化淳就小心翼翼的走进了承运殿,而王承恩担心的看了一眼。
之前三年的旱情受灾不过三千余万,就让朱由检忙的焦头烂额,户部算盘日夜不停的在响,而这三省人口纸面便有四千余万,真实数量恐怕不下六七千万。
“……”
这过程中,朱由检一直看着王承恩,在他做完后才开口询问:“蒸汽机的工厂投产情况如何?”
“届时,恐怕那十户人家能开出六百、乃至两千亩耕地,交数十乃至上百石米麦。”
“还有四个蒸汽工厂的机器没有准备好,按照这情况,明年应该能达到五分之四的程度,后年则是六个工厂全部投产,并且在下半年再兴建三个工厂。”
可他清楚,这并不代表他对曹化淳的态度满意。
粮食产的多没用,得看能存下来多少。
朱由检不怪他,毕竟要求这个时代的人一开始就接受燕山式的教育和教材,这有些难为他们了。
“下官告退……”
如此,明面上是江南百姓饿肚子,实际上是其他各省的百姓饿肚子。
“头抬起来……”
先渡过大旱,保证人活下来,接下来朱由检才需要想,怎么解决大明近九成农民的就业问题。
他心里早就释怀了,也清楚曹化淳没有能力一边管皇店、一边管军屯田。
例如南直隶,只是一省之地,便有八千五百多万亩耕地,岁产一亿六千余万石米麦,可这有用吗?
朱由检对于想不通的事情,往往是暂时搁置,眼下也一样。
等后年和第四年,这两千多台也就是几个月乃至一个月的产量而已。
朱由检用上了“孤”的自称,足以说明他有多生气。
系统增加十二条和商贾有关的政策,其中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利国利民的政策。
在国家机器的支持下,蒸汽机工厂的发展速度很迅猛,尤其是大明这种国力的情况下。
要是奴儿干一下子北迁十几万户,那朝廷就能掏上千万两银子,一万多台拖拉机。
操作得当,每年开上百亩,等同于给每组每人开了最少一亩半。
自他天启四年主持新政以来,杀了贪官一批又一批,流放一批又一批。
需要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会提前统筹钱粮,确保钱粮提前运抵前线,不让将士饿肚子。
最为在勖勤宫的老人,朱由检对王承恩、陆文昭、曹化淳这三人,一直是比较宽容的。
因此挪用这两千台拖拉机不会让大明的工业进程变慢多少,但却能让齐国更快的扎根北亚墨利加。
给十户人家发一台蒸汽机,等于给每人发二到六两银子,这是活生生的砸钱。
“是……”王承恩见朱由检同意,心头不免有些高兴,不过朱由检还是提醒道:
“拖拉机可以运过去,但大型高压蒸汽机和工业蒸汽机没有我的令旨,谁也不能动。”
朱由检的命令,王承恩放在心上,因此转身出承运殿交代事情的时候,他特意交代了一遍又一遍。
这还只是开始,因为朱由检的计划需要足够的机器来支撑,大明的疆域也需要足够的火车、轮船才能掌控。
因此他有时候在想,毕自严到底是演出来的,还是他的缺点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他始终认为,自己身边还是有皇兄、王承恩、曹化淳、陆文昭、满桂、黄龙、孙应元等老人陪伴的。
“奴婢想等殿下消了气再来。”曹化淳的声音在偏殿内回响,而朱由检侧目看了他一样。
这是他能想到为数不多的,平稳交接权力的办法。
哪怕关外亩产只有六七斗,但只要机器足够,三十万人完全能管理数千万亩田地,而他们的口粮只需要这些田地产出的十分之一。
朱由检的质问带着怒气,这谁都能听出来,两名骁骑卫士卒手心和额头冒汗,王承恩也做好了进去为曹化淳求情的准备。
或者说、他和朱由校的感情维持了目前的局面,如果他和李世民那样,对权力十分热衷,那恐怕坐在龙椅上的就是他了。
只是让他错判的是,曹化淳并没有来,直到今日他才出现在了朱由检的面前。
算起来,毕自严到户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而这期间他做的确实让朱由检很满意。
总的来说,在明末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能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并且不像一般的官员一样,只懂得征税而不体恤百姓。
这个问题他也一直纠结,现在被王承恩提起,他自然有些心动。
眼下黄龙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朱由检准备在美洲北部先进行工业化城镇,让黄龙看到工业的力量后,用他来安抚其他将领,然后在大旱结束前,让诸将一个个的前往齐国。
须知朱元璋在位期间,一共处决贪官污吏将近十五万人,牵连近百万人,以至于文武百官离家上朝时,必和家人痛哭流涕告别,如经历生离死别一样。
三人之中,王承恩最少犯错,因为他管的事情最清闲,而陆文昭和曹化淳管的事情最多,犯错也最多,但朱由检已经三番五次的宽容他们了。
“但殿下您也知道,用《燕山教材》的话来解释,小冰河期下粮食减产是正常的,而四川此前亩产大概率是两石六七斗,今年据传只有两石……”
毕自严看朱由检下逐客令,当即起身作揖,随后退出了承运殿。
朱由检不看曹化淳,只是拿着朱笔对手中奏疏修修改改。
南直隶目前查明的人口是两千四百多万人,仅仅这些人的口粮,就需要近两亿石米麦,这还不算隐户。
朱由检明面上从天启五年开始插手内阁事宜,至今六年,共处决贪官污吏近五十万,波及亲眷近四百万人。
曹化淳终于认了错,虽说有些晚。
“农用的蒸汽机暂时存放,等明年灭了建虏,后年开春迁移百姓北上后,以村为集体来发放蒸汽拖拉机。”
“下官以为,八百万石应该是不成问题,可前提是粮食的亩产不能减。”
只是曹化淳的下一句话便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殿下您变化太多,奴婢跟不上您的脚步,您比当年变得更果断,更有想法,更有手段了。”
“奴婢对您尊敬,却也惧怕……”
曹化淳说着,摊开衣摆跪在金砖的地面,叩首三下后才道:
“奴婢自知领不了军屯田,请殿下寻一人代领吧……”
今天回家,明天应该能恢复两更,更新时间暂时没定,应该是下午四点一更,晚上八点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