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宰执江山> 81、狂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1、狂生(2 / 2)

“他的伤,我能治。”卫泱盯着杨素:“可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和别人以性命相搏?”

杨素无奈摇头:“我要是说,我也不清楚那些人为什么要杀我们,你信不信?”

“我信。”卫泱盯着杨素的眼睛,郑重道:“虽然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相信你。”

“多谢卫兄的信任。”杨素心底一暖。

这个读书人,着实与众不同呢。

只是杨素不知道,其实卫泱在心底也给了他同样的评价。

卫泱看了一眼虚弱的小青,皱眉道:“我信任你,也请你相信我。我说我能治他,就能治好。从这里往西南走十几里路,有一处集镇。你到那里打些最烈的横水烧酒,再随便寻点生石灰回来。你要是还有闲钱,再买些金创药回来也行,这些东西就够了。”

杨素虽然不知道卫泱要干什么,可他还是点了头。

杨素出门前吩咐了翠花几句,就朝着卫泱所说的那处集市赶去。

没过一个时辰,杨素就满身大汗从集市赶了回来,手里提着卫泱要的那些东西。

卫泱见杨素如此心急,又高看了他一眼。

他接过杨素手里的烧酒,直接把生石灰倒进酒坛里,抱着酒坛子摇晃起来。

如此又朝酒里加了次石灰,卫泱把那坛子酒静置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卫泱从坛子里撇出些许清澈酒水倒进碗中,端给了杨素。

“时时用这碗酒水替他擦拭伤口,每次擦完后记得换药。”说完卫泱把酒坛子也一起递给了杨素。

“这就完了?”翠花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你这赤脚郎中别说赤着脚了,你连脚底板都磨干净了吧!”

卫泱没理翠花,直接出去了。

杨素也没理翠花,他直接端着那碗酒水朝着床上的小青走了过去。

“不是……”翠花看得心惊肉跳,“小满,他就这么拿一坛子酒晃了一晃,你还真信?”

“他信我,我就信他。”杨素郑重道。他走到床前,小心除去小青身上的衣物,用碗里的酒水替小青擦拭起溃烂伤口来。

小青皱着眉头,却咬着牙一声不吭。

杨素用酒水给小青擦拭好伤口,再抹上金创药,这时小青已是浑身大汗淋漓。

这时候,卫泱又端着一个碗走了进来,那个碗里不知盛着什么液体,绿莹莹的。

他坐到小青身边,不由分说地把碗里的绿色液体涂抹在了小青的伤口上。

“这是什么?”杨素卫泱问道。

“白菊汁。”卫泱回答道:“我们菊亭的白菊是中原的特产,有清凉去溃的功效。”

卫泱帮小青涂抹完白菊汁又走了。这时他听见祖母在院里喊道:“孙儿,给阿婆把咱家的芦花鸡逮住,它跑的太快,阿婆抓不住。”

卫泱走出屋子,问祖母道:“阿婆,捉它干什么?”

卫婆婆满脸慈祥道:“我看那个青衣后生脸色不太好,想炖个鸡汤给他补补身子。”

卫泱听罢没有作声。他三两下就把那只母鸡捉住,抚了抚母鸡的头,虽然于心不忍,可还是拿起刀割断了鸡的脖子。

杨素在窗边看着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

要是他没有猜错的话,这户人家的吃食十有八九也是用母鸡下的蛋换来的。不然行事大气的卫泱怎么会对一只母鸡如此难舍?

杨素又打量了一遍这个一贫如洗的家,越发钦佩这祖孙二人。

杨素他们三个人在菊亭住了下来。

也不知卫泱哪来的方子,小青自从抹了那种生石灰拌过的酒水之后,伤口的溃烂就被控制住。几天过后,他身上的伤口竟然结了痂。

这时候他已经能自己下床走动了。

这几天里,杨素和卫泱打通铺睡在地上,二人闲来无事便一起探讨学问。

他们不谈则已,一谈竟相见恨晚、互为知己。

卫泱惊喜于杨素的学识渊博、神华内敛;而杨素则敬慕卫泱的大气磅礴、锋芒毕露。

毫不夸张地讲,这两个读书人就像是一幅太极阴阳图——神华内敛的杨素是阴仪,而锋芒毕露的卫泱自然是阳仪了。

小青的伤势越发见好,已经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当然,这几天也多亏了卫娘的悉心照顾。

杨素有好几回都发现,小青看卫娘的眼神有些炽热。对此,他权当作没有看见。

可卫泱就不一样了。自从发现小青有事没事总是偷瞄自己妹妹后,他就再也没对小青有过好脸色。

杨素知道卫泱家贫,最近与翠花去过几次集市,每次都背回不少东西回来。

卫泱的阿婆总是不愿意收下,倒是卫泱,每次都理所当然地接过来,一点不像寻常书生那样酸腐。

三人又在卫泱的家里停留了两天后,小青的伤势已经完全好透。

这天清晨,杨素三人拜别卫婆婆,就要离开菊亭,继续北上赶路。

临行前,小青看向卫娘,眼中的不舍虽然藏了又藏,可杨素还是一眼就看了出来。

对此,杨素也只有暗地里叹息了。因为他知道,二人的身份云泥之别,小青贵为天南王长子,注定会成为南疆的下一任藩王。

而卫娘只是一介民女,虎视南疆的天南王府又如何会同意这门亲事?

杨素望向小青,只见他握紧拳头,长舒了一口气,似乎做了什么决定。

临走之前,杨素突然问卫泱道:“卫兄,可还记得你我二人的大燕城之约?”

听到杨素的话,卫泱哈哈大笑道:“后年杏榜,定压你一头!”

二人相视而笑,笑声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

两年后,杨素和卫泱终于在离阳国都重逢。二人一时瑜亮,被好事者称为“离阳双璧”。

而卫泱高中杏榜后,竟婉拒了天子招徕,主动辞去翰林庶常,为一县父母、养一方水土。

乾宁帝对帝师韩谷先生感慨道:“莫道人心今不古,我有卫泱,不慕荣华,可堪大任。”

韩谷先生点头:“半甲子后,可为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