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大世王朝> 第255章:斩将虎跃林,兵临成都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斩将虎跃林,兵临成都城(2 / 2)

”霍将军客气了,“慕容信知道霍寻是在给自己面子,当下收起那副高傲的神色,谦虚的摆了摆手,”若不是霍将军,此战哪能赢得如此轻松?霍将军放心,等到元帅帐前请功时,霍将军必为首功!“

”那就多谢信殿下了。“霍寻也不客气,慕容信眼中所流露出来的东西他太熟悉了,那是一种谋求合作的目光。曾经,也有一个叫慕容德的人流露出同样的目光,但霍寻却拒绝了。

霍寻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天下即将一统,武将没了用武之地,地位必将大打折扣。自己需要找一个靠山,而相对慕容德,慕容信更加聪明,也更加适合自己。他不仅有着极强的战略目光,还有一个比慕容德更强大的优势——年轻。

先行的纵使光芒万丈,也终有老去的一天。之后,便是他们的世界。

慕容信提着马瓒的头颅迈步走入大帐,众人全都不淡定了。慕容函也高兴的合不拢嘴,本来他觉得慕容信此去必定无功而返,没想到还真让他立下大功了。慕容信借着这一仗,顺利的让所有轻视他的人刮目相看。从此,他不必再隐藏于任何人的光辉之下,他相信,属于他的舞台,已经到来。

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的吹捧慕容信,和他套着近乎。谁也没有注意到,宁子善在此时悄悄地离开了大帐。

这对宁子善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自己身后,还有这么一个强力的对手。已经下定决定扶持慕容瑞的宁子善明显感受到了一丝威胁,他决定立刻去见慕容瑞,准备和他商议如何反击。

但好笑的是,等他找到慕容瑞、将大帐内的事情简述给他后,慕容瑞并没有向他预料中的那种紧张、不安,或者是凝重,而是十分高兴的说道”七哥(慕容信排行老七)建如此功勋,实在是我辈之楷模!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向他请教请教!“

如此单纯的慕容瑞,让宁子善一时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但没办法,既然已经选了,就要做好一条路走到黑的打算。宁子善在心里不断的安慰着自己这些东西如果自己强迫慕容瑞去懂,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不如让他日后去亲身体验。

马瓒的死讯和虎跃林兵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回了成都,杨铎闻讯后几近晕厥。要不是左右及时搭救,恐怕杨元帅也随之而去了。这场大败让蜀国的那些文武百官终于爆发了,齐齐上书,请求孟轲罢免杨铎的元帅之位。

这些人,多是杨铎之前”抢劫“时的受害者。虽然他们并不是直接受害者,但现在谁还没个计划外收入?那些被抄家的商户、世家的身后多是这些官员们在撑腰,每年所吃的回扣、孝敬都是从这儿来的。更有那种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官员,本身就是巨贪,却想要塑造一个清廉的形象。于是便把所有的钱粮都藏在了下家那里,现在好了,全被杨铎给一锅端了。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蜀国的朝廷官员虽然平时都很萎,但在这件事情上,那真是骁勇无比。无数的弹劾奏疏差点把孟轲给淹死。为了不让对峡山上的杨铎分心,孟轲尽全力将这些奏疏给压了下来,但还是有一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想要借此出个名,上书后见天子不为所动,竟直接跑到了军营里去闹,扬言让杨铎早点下台滚蛋。

在他们看来,国家亡了无所谓,但你要是敢动我的利益,我就和你死磕到底!

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孟轲终于顶不住了,只能选择妥协撤销杨铎三军主帅一职,并勒令他立刻撤出对峡山,依旧执掌成都的防务,直到新的元帅选出来。

这也算是孟轲能争取到的最大限度了,换个名号,但实权不变。至于新的元帅,只要他不拍板,你人选再多也没用。

孟轲等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成都朝野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城外的世军终于挺过了断粮危机。新的一批粮草是后方紧急从广汉郡、巴郡民间”募集“而来的,这批粮草一到雒城,便立刻押送到了前线,用以填饱将士们的肚子。有了粮食,战斗力自然就恢复了,慕容函又听说对峡山上的蜀兵退军了,当即升帐点将,准备对成都施以最后一击。

大世尊武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万世军于成都东城外集结完毕。其余各个城门也有世军列阵,但那些都是佯攻,是为了吸引蜀军用的,真正的主攻方向,还是在东城。

与世军对阵的,是杨铎亲率的五万蜀军。经过林茂、马瓒以及朝中口水这些多重打击的杨铎,精神状态极差,脸上隐隐约约的还有一丝病色。望着城外黑压压的世军,杨铎心中涌起一抹复杂的情感。

他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这一天,但等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他却又不敢去面对了。

在他的身后,是他所热爱的国家与百姓。但在不久前,他所热爱的一切却毫不留情的践踏他、侮辱他、诽谤他,但等战争真的降临后,那些骂他的人却又躲在了家中,不住的祈求着自己能打赢这一仗。

真讽刺,不是吗。

他不知道的是,正当他在城墙上布防的时候,成都城内的百姓们已经自发的组织了起来,不论男女老少。他们拿着手边杀伤力最大的东西,有的是扁担,有的是菜刀,不管是什么,全都被他们给带出来了。这些人多是质朴的老百姓,他们不会忘记,在最艰难的时刻,是谁给了他们食物,并从一而终的在保护他们。

他们不会忘记,在那个动荡的夜晚,人人自危之际,那名将军喊出的军令

”妄抢百姓一人者,立斩!“

忘恩负义之人永远都有,但懂得感恩的人同样也存在。而且后者,永远是占绝大多数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