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大世王朝> 第224章:孝子膝,援寿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孝子膝,援寿春(2 / 2)

世军的动作非常快,为了防止徐灿过早的溃败,刘仕闼命自己的侄子刘善率两千奴骑兵先行前往寿春,自己则整顿大军随后跟上。刘善是刘仕闼的表侄,生的孔武有力,令人望而生畏。在接到命令后,刘善马不停蹄,立刻去军营点起两千奴骑,连夜奔向寿春。

下邳和寿春离得很近,再加上奴骑兵不分昼夜的赶路,刘善仅用了一天一夜便赶到了寿春地界。此时,寿春北城已经被叛军的投石车给轰垮了,潮水般的叛军向着被轰垮的缺口处涌去,汉军不得不退下城墙,转至城中进行巷战。刘善一见此景,心急如焚,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换马,就从这儿开始,对耿烗的中军发动了突袭。

突如其来的打击瞬间让叛军陷入了慌乱之中。这些乌合之众充其量也就是武装起来的农民,训练都没训练过,哪里是世军这些专业人士的对手?刘善抱着决死的心态冲进敌阵,但等他进去之后才惊奇的发现敌军已经开始溃散了。

叛军脸上的惶恐和哀嚎,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长途跋涉的奴骑兵们抖擞精神,挺枪杀入敌阵,个个都如同天神下凡,杀得叛军哭爹喊娘,四处逃窜。世军是以人头算赏钱的,你吹你杀了十万八千个,也不如人家一个人头来得实在。所以在战时,人头可是抢手货(都是钱啊)。但这风险也是有的,因为对面不会傻傻的站在那等你去杀,想要人头,想要富贵,那得先去鬼门关前跑一圈。

但今天情况明显特殊些,以往剿个土匪都要小心别把自己命搭进去,现在这些敌人连土匪都不如,人头不拿白不拿。

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万余叛军,被两千人追着打。可能是耿烗自己脸上也挂不住了,很快,攻城的叛军又退了回来,开始与后军围剿这支不速之客。

刘善敏锐的察觉到了敌阵的变换,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的对身边亲卫下令到“将大旗摇起来!”

所谓大旗,就是世军的总大旗。这玩意儿应该算是世国的国旗,但不同的是,它只应用于军中,并非是国家的公关或外交标志。这种旗帜花纹很多,款式也很多,全凭各路将军自己的喜好去搭配。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斗大的“世”字。

随着“世”字出现在这支骑兵的上空,耿烗慌了,叛军们慌了,寿春城上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叛军是由活不下去的农民们组成的,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中甚至有人还不知道自家统帅姓甚名谁。不知道耿烗没什么关系,但不知道世军却不行。不知道耿烗,可能会被抓去普及文化教育,而不知道世军,就只能去死了。

刘善就是想要借这面旗帜告诉叛军,老子是你们惹不起的!

耿烗愤怒了,他连喊了好几次继续进攻,但不仅将士们不听他的话,连自己的亲卫也开始无声的抵抗自己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就算现在一起动手灭了这支世军,但之后呢?之后就会惹来世国更大的怒火。叛军们不是职业士兵,他们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罢了,没有什么所谓的战争信仰。

叛军在世军的兵威前开始退缩了,刘善大摇大摆的带着手下在寿春城外的护城河边扎营休整,而此时,叛军最后退下来的部队,离他们仅有一箭之地而已。

无人敢放一箭。

寿春保卫战就这么暂时告一段落了,耿烗的叛军向后退了二十里,但却仍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寿春。他在等待机会,他不相信世军能一辈子呆在这,只要世军一走,就是他攻克寿春的时机。

至于现在,还不是时候。

耿烗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此时,徐若和刘仕闼也率军赶到了。五万世军将寿春围得水泄不通,耐人寻味的是,刘仕闼不仅在面向耿烗叛军那一面布满了拒马等防备武器,在面向寿春这一面,也照样布置了一番。城中派人来问,刘仕闼也只是双手一摊,一脸无辜的说到当初我们和徐大公子说好的,不入城驻扎、你们供应粮饷,并没有说不准我们围城扎营啊,我们已经兑现了诺言。再说了我们也是为了保护寿春,没有恶意的。你们太多心了!

刘仕闼的确是准备保住徐灿,但在此之前,他需要为世国、为自己谋到更多的利益才行。这些种种模棱两可的作为,就是在暗暗提醒徐家父子我可以保你,也可以随时弄死你。

至于不远处的耿烗,刘仕闼从一开始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可以用来威胁徐家父子突出更多好处的工具罢了,只有耿烗还能对寿春产生威胁,徐家就一日离不开自己。

为了让徐家父子好好出一次血,刘仕闼在夜里悄悄派出了军中一个叫孙葛的文吏,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朝着耿烗大营飞奔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