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俞,我们走着瞧吧。
在三天后,慕容皓刚从睡梦中醒来,就看到自己的大帐顶部用丝线半挂着一小卷玉帛。慕容皓怀揣着激动和不安的心情,颤颤巍巍的将其取了下来,缓缓摊开。草草看了一眼,慕容皓也笑了。
看上去这个云使很有行业道德,至少她没有食言。
赵俞的计划很简单,先假意遣使去世营议和,不管世军提什么要求都统统答应,总目标只有一个让世军放松警惕。然后,自己再按照和议上的内容,徐徐撤军,以表诚意。等世军完全放松警惕后,赵俞就会亲自率领早已挑选好的精锐汉军,夜袭世营,直取中军,如果可以,赵俞还打算将慕容皓的尸体一并夺走,以便日后敲诈世国所用。
为了保密,这个部署赵俞仅和他的心腹之人们说了。可他绝不会想到,在这群人里,有一个人,已经被掉包了。
赵俞的计划将会在第四天实行,在那天,汉军的使者就会出发前往世营议和。
而在第三天,慕容皓就得知了这一计划。
密谋到最后变成了这样,这不得不说也算一种悲哀。但这件事还是有那么一点教育意义的,赵俞用错误的示范告诫了后人不管何时何地,待人都要客气。
赵俞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现在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使者派出去了,不出意外,世军果然同意了和议。消息传来,赵俞终于放心了。现在,自己只需要等待即可。
第十天下午,世军偏将以上的将军突然收到了中军大帐的聚鼓声。以往,这是击鼓升帐的信号,晚去一步就是要被砍头的。世将们很奇怪,现在皇帝陛下还在昏迷中,中军大帐好几天没议事了。再说都这个点了,再过一会大家就该洗洗睡了,究竟是谁吃饱了没事干的?
但心里嘀咕是一回事,去不去又是另一回事。众人急忙放下手头的事情,撒脚就往大帐跑去。
“服从军规”这四个字,是每个世军将士从一踏进军队大门时,就要牢牢铭刻在心里的东西。别说皇帝没醒,就是天塌下来了,也得先去报道。
等众人气喘吁吁的在大帐中集合后,才发现上手处坐着的早已不是代领三军的宁子善了,而是他们的皇帝本人——慕容皓!
慕容皓已经得知,赵俞动手的日子就在今晚,但他为什么现在才召集众人呢?原来,他是怕过早的公布,会被汉军细作偷去给赵俞。那可就真是功亏一篑了,毕竟连慕容皓本人也不敢百分百的相信自己手下就没有夹杂汉军的奸细。为了以防万一,慕容皓特地拖到了决战前夕,才招来众人商议围剿事宜。这样哪怕被奸细听去了,也来不及给赵俞通风报信了。
不管怎么说,慕容皓不但没死,还活得好好的,这给世军众将打了一剂强心针。在紧急布置完围剿任务后,大家兴高采烈的走出了大帐,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准备调集世兵布防。
大帐中,慕容皓轻轻抚摸着整齐摆在帅案上的甲胄,每摸到一处破损,他身上相应的部位就会不自主的疼一下。慕容皓听着帐外调动兵马的嘈杂声,一言不发的穿戴好甲胄,靠在椅背上,静静等待着最后决战的到来。
与慕容皓相隔十万八千里的霸陵,赵俞同样也在闭目养神。为了掩人耳目,他只秘密挑选了三万精锐参与这次决战,这三万人是汉军中真正的百战老兵,年纪普遍在三十到四十左右,正值壮年,又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可以说,他们就是赵俞手上最大的一张王牌,当然,也是最后一张。
其余的汉军,并不知道今夜会发生什么。赵俞留下了自己最信任的胞弟赵开坐镇中军,只要自己突袭成功,就会在世营中放火作为信号,彼时赵开就可以阻止三军发动总攻。
成败,在此一举!
“陛下,快到子时了。”
“汉军可有动静?”慕容皓沉声问道。
“信鹰回报,没有。”
“再等!”
“王爷,快到丑时了。”
“赵林等人准备的怎么样了?”赵俞缓缓睁开双眼,面无表情的问道。
“一切就绪!”
“传令!准备出战!”赵俞沉默了一会,猛地从帅椅上站了起来,先前闭目养神、看似慵懒的那个赵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身布满战意、宛如狂狮苏醒的赵俞。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