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大世王朝> 第四十六章:袭汉营遥救渤海城,解心惑贤妻点迷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袭汉营遥救渤海城,解心惑贤妻点迷津(2 / 2)

高剧和崔平得知了,急忙指挥士兵们抵抗虞军的进攻,崔平冷静的分析了战局,通过虞军的攻势规模,很快就断定,这些还是对岸的那些虞军,并没有增加数量。先是安排将军们在前面建起了几条临时的防线,用以减缓虞军的进攻脚步。再下令让分散出去的主力全部收缩起来,拧成了一股力量,开始对抗汹涌而至的虞国大军。

这几招很快就起了效果,虞军进攻的脚步缓了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汉军反应过来并加入战场,虞军本来突袭的优势也开始慢慢失去了。

但汉军毕竟之前吃了一记大亏,虞军也是一直在压着汉军打。为了以防万一,崔平等人草草写了一封战报,唤来斥候,让他快马送至平原!

与此同时,蓟县。

“唉,宝儿啊,”空无一人的书房中,慕容函独自坐在案几前,手里捏着慕容宝发给他的密信。不由得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临行前,我是千叮咛万嘱咐,莫要与那慕容皓走的太近,救得清河之后,便要马上回来。你怎么如此不听话呢?”

“老爷,”门外传来家丁砰砰的叩门声,“北平有急信到!”

“快进来!”慕容函心中一惊,急忙低声喝道。

“老爷,给。”家丁快步进来,恭敬的递上了一个密封好的竹简。

慕容函挥手让其退下,把密信凑到了微弱的烛火下。当看到密信上隐隐约约有个朱砂虎头印时,心脏更是快了半拍,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自己安排在北平的人已经好长时间没来信了,怎么今日

抽出竹简,只看了几行,慕容函脸就白了。待得全部看完之后,慕容函才颤颤巍巍的合上了竹简,拍在了案几上。心中暗恨道慕容皓啊慕容皓,你可真是厉害啊,居然拉老夫的儿子下水!还把这事堂而皇之的写在了奏疏里报了上去,你是生怕朝中的人不误会咱们的关系是吧?好,你越如此,我就越不给你发救兵!等到军期一到,你就等死吧你!不行,宝儿还在清河,我得快点回信,让他回来!

正当慕容函提笔想给自己的儿子回信时,又一个家丁跑到了门口,恭声汇报到“老爷,北平有密信到!”

“怎么回事?”慕容函抬起头,皱着眉头,不悦道,“今天怎么那么多密信?这封又是谁寄来的?”

“这个,小的不知。”家丁见慕容函有点不高兴,吓了一跳,急忙回到。

“拿来拿来!”慕容函不耐烦的说道。

接过竹简,慕容函烦躁的拆了封漆,抽出竹简,细细阅读起来。

全信如下小子慕容沪,百拜平西侯叔父。叔父久居蓟县,劳苦功高。少将军更是少年英姿,在清河大破虞军,小子窃以为喜,叔父虎驾帝左,战功赫赫,还望叔父日后小心处事,以免晚节不保!现平南将军居于清河,若有求援之意,还望叔父置之不理。待得日后,众臣伏与小子之膝下时,叔父可独立之。以示殊荣。还请叔父三思。

慕容函万万没想到,这居然是太子给自己写的,顿时一阵头大。虽然他不想给三皇子援兵,但也不代表他就想让三皇子去死。人家毕竟有恩于自己啊,而且太子在此时来这样的一封密信,其险恶用意,不禁让慕容函心惊胆战。慕容函看着眼前的三封密信,心里已经明了,看来这皇储之争,自己是想躲也躲不了啊!正在他苦恼之时,一个手捧烛火的妇人转屏风走了出来,见到慕容函正坐在那盯着案几发呆,不由得愣了一下,轻声问道“老爷,这才什么时辰啊,您就起来了?”

“哦?是夫人啊,”慕容函听得有人叫自己,急忙回头去瞧。见得来人,才展颜笑道,“夫人为何起来了?外面风大,莫要冻着了。”

你道来人是谁?此人便是平西侯的原配妻子、也是慕容宝之母——尤氏。慕容函与尤氏算得上是一种政治联姻,但幸运的是,慕容函是打心眼里喜欢尤氏,尤氏也被慕容函身上的英武之气所吸引。两人成婚后,日久生情。而且自从娶了尤氏过门后,慕容函再没纳过一个小妾。夫妻恩爱,年久不衰。尤氏也十分尽心的照顾慕容函,把平西侯府这一大家子打理的井井有条。同时,她本人也是十分恪守妇道,为人贤德淑敏,常常被蓟县百姓所称赞,并引为良秀。更难得可贵的是,尤氏不仅知书达理,而且还通晓人情,算得上是慕容函的贤内助了。就连有时候,慕容函私底下有些不懂得政务,也常常请教与她。其高明见解,就连慕容函也敬佩不已。

“无碍,老爷啊,我见你愁容满面,是遇到什么难处理的事情了吗?”夫妻那么久了,尤氏一眼就看出了丈夫脸上的愁容,当即关切的问道。

“唉,”慕容函叹了口气,拿过那三封竹简,苦笑道,“还真让夫人说对了,夫人请过目这三份密信吧。它们分别是我放在北平的眼睛、咱们儿子、还有当朝的太子送来的。夫人,您是有大智慧的人,还请您给我拿拿主意吧。”

尤氏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看这三封密信,当下笑道“妾身明白了,宝儿想让老爷出兵,协助三皇子殿下;而太子殿下却希望老爷不出兵,坐视三皇子殿下大败。老爷是在苦恼,现在到底是站在哪边对吗?”

“夫人真是聪慧啊,”慕容函赞许的点了点头,“我正在苦恼此事,夫人有何见解?”

尤氏沉吟半响,开口问道“老爷觉得,太子和三皇子,谁更有可能继承大统?”

“这这自然是太子了,太子贵为皇长子,又是陛下亲口册封,而且平日里也并大错,燕国名士也常常称赞其贤德。三皇子嘛,反正依我看,绝无上位的可能性啊。”慕容函皱了皱眉,想了半天才缓缓说道。

“那抛开这些,在您的心里,谁更适合登上大统呢?”尤氏意味深长的问道。

“老夫,更偏向于三皇子。”慕容函苦笑了一下。

“那您应现在该知道帮谁了吧?老爷,妾身深居简出,尚且听闻三皇子仁义爱民,礼贤下士,颇有贤主之风。反观太子,不仅贪婪好色,而且百姓对其民怨极大,至于那些名士,大儒,哪个不是鱼肉百姓、男盗女娼之辈?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却是无恶不作。太子为人处世,妾身说句不好听的,那可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啊,哪怕旁人有一点点的不尊敬或者错误,也要睚眦必究。丝毫不懂得,若为人之主,当海纳百川。妾身观此子所作所为,端的不似人主!老爷纵使强行扶其上位,也只会让其以后更加忌惮老爷,长远来看,对咱们可大不利啊。”尤氏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我也明白,可毕竟他是太子啊,这些年虽然有些有些调皮,但他太子之位稳如泰山。若我现在选择和三皇子走在一起,只怕日后”慕容函担忧的回道。

“老爷何不想想当下?”尤氏打断了他的话,劝道,“若是您此时援助三皇子,那对三皇子来说,可是雪中送碳啊,若您选择帮助太子,那也顶多算个锦上添花罢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您不会不明白吧?更何况,您看看,太子此信,言语之间极其骄横,完全就是把老爷当下人般使唤嘛。这种人,怎么值得您扶持?”

慕容函闻妻子之言,陷入了沉思。良久,猛地一拍桌子,点了点头,道“夫人言之有理,好!待得天明,老夫升堂点将,亲自赶赴清河!”

(如果您喜欢本书,可以点击加入书架,或者通用投推荐票的形式来支持作者。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