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庶帝> 第三百七十五章 孔府规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五章 孔府规矩(2 / 2)

孔弘矜心下一松,不禁追问道,“果真么?”

孔弘毅肯定道,“果真呢。”他一边说,一边又不由感伤道,“若不是顾忌着小妹的名节,我真想让小妹亲眼看看外边是什么样儿呢。”

孔弘矜听了却无甚表示,只是道,“那就好。”

孔弘毅奇道,“怎么好了?”

孔弘矜道,“正如九堂兄先前所说,咱们家里磕头的那些,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为咱们家的那一口饭磕的头,如今出了鲁西南,咱们家再不能施舍那一口饭去了,若是九堂兄再无故受人跪拜磕头,可就……”

孔弘毅忙道,“小妹莫担心,这事儿啊,家父在家时就同我说过了,”他朗声一笑,“他们要磕,我还嫌他们没骨头呢,旁人也就罢了,小妹还不知道我么,难不成,他们不磕,我还硬按着他们磕?我又不是那华傲国横不讲理的木速蛮鞑子。”

孔弘矜轻轻点了下头,道,“九堂兄这样说,我就安心了。”

孔弘毅笑了一笑,尔后从桌边站了起来,道,“好,小妹且再歇息片刻,容我着人去同楼下的伙计打个商量,看能不能为小妹即刻套一辆走起来少些颠簸的马车,四平八稳地往那周惇府上去。”

——————

——————

1孔家的“管勾衙门”

《孔府内宅轶事》管勾厅掌管收租,佃户交了租,账房就在户册上打个勾,所以叫“管勾”。

因为地亩多,孔府管勾厅在外地还设有管勾衙门(主要在巨野县),下面还有屯官、总甲、小甲等,小甲就是各庄的庄户头,直接向农民收租子的。

2关于鲁西南地区大年初一磕头的习俗,其实很大可能是来源于封建时期孔府向佃户设的规矩。

《孔府内宅轶事》大年初一这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整天磕头,从清早开始,孔府的五百多名仆人分批进来拜年,这是他们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机会进内宅。

陶氏(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嫡母)坐在前上房堂屋的太师椅上,小弟(指孔德成)和我们站在旁边,孔府里的,还有孔林、孔庙、马号、柴火园、各处奉卫队等等,一批一批地进来磕头,有的还要发赏钱——红纸做的小荷包里装几百个小铜子。

前一批磕完头迅速退出,下一批又进来,磕不完的头,说不完的吉利话,就这样要折腾好久,好不容易仆人们拜完年了,十二府的本家们又开始来了,于是又是长时间地磕头,说吉利话。

3“奎文阁”

《孔府内宅轶事》孔庙里还有我国的十大名楼之一藏书楼奎文阁,高耸入云,光彩夺目。

我小时候就常听人念叨古诗中赞美奎文阁的句子“嵯峨俊阁入宫墙,上有云梯百尺长。”

4孔弘矜说的“五屯六厂十八庄”其实应该是明太祖所赐。

《孔府内宅轶事》孔府在鲁西南的两千大顷地是按五屯、六厂、十八官庄管理的。

五屯是郓城、巨野、平阳、东阿、独山;六厂是巨野、平阳、郓城及独山三屯;十八官庄,在曲阜有十二个,泗水有四个,邹县有两个。

5孔府的“四路常催”

《孔府内宅轶事》这些佃户、庙户都属于衍圣公府的“民”,衍圣公府就是“户人”的“父母官”。

“户人”如有民事纠纷打官司,要找衍圣公府而不能找当地县衙。

有的事如果需要找县衙,也必须先通过衍圣公府。

孔府有“信票”,相当于“逮捕证”或“拘留证”,可以拘押任何小宗户及佃户、庙户,可以开堂审讯并且制刑。

持一只大堂上的绿色令箭,即可把抓来的人打四十大板。

孔府有皇帝赐给的雁翅镗、金头玉棍、虎尾棍,用皇帝赐给的这些凶器打死人不用偿命。

在孔府还有东房,又名“四路常催”,即管催租、抓人、监押人及送远信。

据说当年此屋里摆着些红棍、笞板、甘广棍、牛尾鞭、锅板枷等各种刑具。

府内一份档案记载,清道光七年,东房人役达二百四十四名之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