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是因为它讲述的是“人”的故事。
《吕不韦》这本书,讲的不是历史,不是某个历史人物,它所讲的,是人的内核:人性。
千百年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故事的情节换了一遍又一遍,而人作为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动物群体来说,人的本性当中特有的两面性却没有发生变化。
这种两面性就是善良和邪恶,纯真和狡诈,无私和吝啬,大度和狭隘,等等等等。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长得千差万别,连说话的声音都各具特点。
人,无论是你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不可否认,他们当中,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有的却披着君子的外衣、包裹着小人的真面目。其实前两种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三种人,因为这种人更具欺骗性,更具蛊惑性,更具杀伤力。
《吕不韦》这本书不是以文采取胜的,没有对环境的渲染和描写,何必用大量无意义的篇幅去炫耀自己的文采呢?何不在有限的篇幅内多讲一些故事,多给人带去一些欢乐呢?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就像人在冰面上滑行,试图在没有阻滞的阅读体验中给人带来酣畅的快感,让读者脚踩着滑雪板,在快速滑行的起伏中探究社会,体察人性。
看得懂的人你会知道,任何人只要活着,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一个人不可能是天生的圣人、天生的智者、天生的通达之人,总要在各种经历中体验各种人和事,总体上呈现曲线上升的坡度弧线,书中的人物也不例外。要知道,外部的环境和经历,会激发人内在的、或主动的、或被动的思想演变和进化。
看得懂的人你会知道,书中的人物都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每一个人物在情节设定中,都只是代表着一种人群。
看得懂的人你会知道,看似浅显、无厘头的风格设定中,隐藏着对宇宙人生的伤感之情,能从笑中看到泪的,才是真正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