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王爷之崛起> 第十章 诚心做学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诚心做学生(2 / 2)

“不光是销售,它设立驻外机构很常见,比如办事处、分公司或子公司。还有市场,它可以分化为企划和推广,甚至专门负责媒体和公共关系的。生产方向也有,如原料、采购、研发、质检、装备、动力、仓储等。财务和行政管理方向也会有,诸如此类。”

“也就是说,机构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咯。”王强插言道。

“是发展需要,机构设立和分化的时间节点需要决策机构来评判。”

两人聊了很长时间,甚至错过了食堂的用餐时间,直到暮色降临,楼道里亮起了灯。

3

“过饭点了,我得赔罪啊,饿着了李大将军我可担待不起。”王强实在不忍中断谈话。“走,我带你去嗦粉,尝尝莲城最正宗的湘乡米粉。”

“是吗,这个我倒是向往已久。”李进军很乐意。

他老早就知道,江南之所以称为鱼米之乡,不仅因为物产丰饶,农副产品也颇具特色,米粉就是江南小吃中的一绝。而江南米粉的代表就是德山米粉和莲乡米粉,德山米粉是圆的,经煮但不易入味,一般都配浓油酱汤;而莲乡米粉是扁的,容易入味但不宜久煮,因而口味选择会更加多元化一些。他驻在星城工作期间,经常吃的星城米粉也悉数为莲乡人制作,但可能因为地域或食材方面的因素,口味并不地道。

王学文是驻厂的,于是王强叫他开车,一行人往市区驶去。

要去的粉店在老城码头,店名就叫九总粉铺。总就是漕运时期的码头,九总大概是莲城段河道的第九个码头吧。自民国以来,这里就是莲城夜市最集中、最繁华的地方。

今天倒没很多人,可能是刚过饭点,而夜宵还没铺张的缘故吧。

毛学文在食堂吃过不久,便呆在车上等。王强领着李进军进了铺子。

店面不大,三十平方不到,陈设破旧不堪,连墙上都布满了水渍苔痕。堂中摆了几张八仙桌,零星地坐着几位顾客。王强径直走到柜台前,指着墙上的铭牌对李进军说:“盖什么浇头?”

李进军走进一看,墙上排着三四行小竹片,上面写着粉码的名称,有肉丝、酸辣、三鲜、杂酱等十余种不同口味。“来一碗口味不太重的吧,我吃不了很辣。”

“那就三鲜吧。”王强推荐道,转身对柜台说:“掌柜的,一个酸辣,加白加青,一个三鲜加青免椒,都要原汤重挑。”

“好的,十二。里面赶紧的,原汤重挑两碗,酸辣加白加青,三鲜加青免椒。”柜台里对后厨喊道。

王强付过钱,和李进军在墙边坐下。

“什么术语?”李进军非常好奇,眼睛睁得老大。

“江南米粉历史悠久,其文化也源远流长,自然形成了一些行业俚语,只有地方人才知道。比如浇头就是米粉上盖的码料,加白加青就是猪油和葱花,重挑轻挑就是份量多少,原汤是骨头汤,还有免码、免椒、带迅、干扣等,名堂很多。”王强仔细解释说。

“呵呵,很有意思。”李进军看到桌上除餐具之外,还摆放着盛装酱醋剁椒之类的瓶碟。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两大碗就端上来了。王强又加些了剁椒和酱醋,操起筷子快速翻动起来,朝李进军说:“这样更容易将口味搅拌得均匀一些。”

李进军也学着样儿,不是很熟练,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

王强边吃边说:“你可知道米粉的由来?”

“没有研究,愿闻其详。”

“相传在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时,先是踏平了北方诸国,出兵远征南方。由于粮草运输不力,而秦军又大多是北方将士,不喜食南方的稻米。随军伙夫便仿制麦面的工艺,将大米舂成粉,炊蒸成条,供兵士食用,反响很好。于是民间逐渐将这种方法沿袭演化,慢慢变成了今天的样式。现在好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不同形式的米粉,尤其在南方水稻产区,比如云中米线、粤东河粉、粤西米粉、江西米粉等。”王强述说着,如数家珍,李进军也听得很认真。

“那算起来得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可不是嘛,像这种扁粉的制作技术,在江南又以莲乡为代表,星建莲各地的米粉师傅大都来自于莲乡。”王强继续介绍着,又问:“觉得口味如何?”

“米粉易嚼易咽,且沾上了码料的味道,非常好,给味蕾唇齿留下了深厚的记忆。”李进军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也到过不少地方,尝过很多民间特色小吃,但像莲乡米粉这种,能让人一吃难忘的,着实不多。

很快,两人一扫而光。王强端起碗,将汤也一饮而尽,随后掏出纸巾,先是递了一张给李进军,自己则将满嘴油渍使劲一抹,问道:“印象如何?”

李进军接过纸巾,拭了拭嘴角,环视了一下说:“其貌不扬,但很有厚重的历史气息,相比崭新的铺面,可能记忆更加深刻。”

“其实我经常在想,像这样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店,它的胜出之道在哪呢?”王强说。

“产品为王。”李进军不假思索地回答。“像这种由历史文化造就、因地缘环境沿袭的美食,其内核在于产品,胜在其特殊的口味,即独特性。更是来源于漫长岁月沿革改良所形成的味道以及产地、原料、配方、制作方法等多重因素综合而成的加工技艺,这才复合出它令人难忘的特点。此外就是文化了。不光是其形成的历史,还有表现出的各种变化,加之以人文轶事,便赋予了它更丰满的生命轨迹和传奇色彩,成为了它特有的文化印记,也是其文化属性的必然。”

“很透彻,都是知识点,我得记下。”王强逗乐道。

“之前在京城什刹后海的胡同里也有很多京味小吃,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故有此一说,但您的常识可更胜一筹。俗话说,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在我看来,道理多不过见闻,理论广不过阅历,知识高不过常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您是更高更广更强的。”李进军谦虚地说。

“知识可贵,常识也很必要,如果二者兼备才能更为客观全面地认知事物和发现规律啊。我看,我们共事之要义即在于此。”

“受益了。”李进军拱手说。

4

王强正欲起身,忽又停住,指了指门外说:“小毛跟我瞎混也有几年了,小伙子行伍出身,踏实勤奋,不过书念得少。之前有所疏忽,让他做了一些行政相关的事务。但从公司和他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合适,你觉得让他从事销售可行吗?”

“营销确实还需要人手,但我不能放松要求,让我先跟他谈谈再定吧。”李进军回应道。

“那你认为什么人适合做销售,什么人又适合做管理呢?”王强在李进军面前就像个学生,而且常常穷追究问。

“职场上讲的是性格特质,可以分类,比如外向、内向以及双向。外向型的人适合跑市场、做销售这种与人交际的事务,而内向型的人适合于从事需要思考、创意性质的工作,像管理、研发等。当然,也会因为个性差异有所偏颇,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岗位需要的性格底色才是判断标准。”李进军总是很耐心。

“嗯,又上了一课。今天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数年书啊。”王强终于起身了。

两人一起走了出来,握手话别。王强朝车上的毛学文说道:“学文,你带李总回,我自己走。记得检查落实细节,另外通知全体管理人员后天下午两点到会议室开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