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1980巴山猎耕记> 1980巴山猎耕记 第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0巴山猎耕记 第37(1 / 2)

没有娱乐的年头,夫妻之间也就只能相互多疏通疏通。可只是隔着层板壁,连翻个身,别说床板响,就连呼吸沉重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更别说那种事情了,都在极尽克制,能痛快才怪!

陈子谦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陈安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没想到,陈安会开口先提这个事情。

“我以后也要成家,也会有子女,大哥现在两个娃儿也不小了,还要添丁,房子是不是太小了些。”

陈安继续说道:“能有更大更宽敞更舒服的房子,住起不安逸迈?”

“那把房子扩大点不就行了!”陈子谦皱着眉头说道:“为啥子要分家?”

陈安摇摇头说道:“为什么非要挤在一起?挤在一起,以后公婆儿媳之间,妯娌之间,兄弟之间,总会有不少鸡毛蒜皮扯不清楚的事情,总会有怨气,有矛盾,兄弟间干架的事情也不少撒。

分开了各管各的,你们也能少点烦心事,大家分开住也能各自有各自想要过的生活。

老汉,说句不该说的话,你和老妈,都是会老的,顾不了我们一辈子。一心拢在一起过日子,不见得是啥子好事。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分家了好处更多,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你不会不晓得。

不挤在一起住难道就不是一家人了?总是血肉骨亲,这是永远断不了的。”

陈安说到这里,就没有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看着陈子谦。

而陈子谦也沉默了下来,干脆走到路边蹲下,拿出旱烟盒子,卷起了旱烟。

直到一根旱烟抽完,他才开口说道:“这些事情,我不是没想过,也清楚,管不了你们一辈子,早迟一天是要分的…可是你大哥…”

陈安清楚,陈子谦顾虑的是什么,无外乎还是担心陈平日子过不好,担心以后老了什么的各种问题。

他当即说道:“放心,你和老妈,我来养。大哥,我也会顾好他们。”

听到这句话,陈子谦愣愣地看了陈安好一会儿,忽然笑道:“老子跟你妈都只是四十多岁,还不需要你龟儿养,被你这么一说,老子都觉得一下子就老了…那就分嘛!”

就等这句话!

陈安顿时变得兴奋起来,完全忘了身上的疼痛:“我连盖房子的地方都想好了!”

“盖在哪儿?”陈子谦饶有兴趣地问。

“我盖在盘龙湾,大哥盖在青沟!”陈安笑着说道。

“啥子?盖那种地方,你娃儿脑壳怕是有病!”

陈子谦的笑意一下子收敛起来。

有魄力

青沟,和盘龙湾仅隔着一道不算大的小山梁,抄山上小道近路,不过十来分钟就能到达,离石河子村到桃源镇上的大路比盘龙湾还要更近些,属于中段位置。

但是相对于石河子来说,两个地方都非常偏僻。

关键是,山坡林地里有着不少长满青苔的嶙峋山石,对于石河子村来说,没啥用处,砍柴都嫌远了点。

跑这样的地方盖房子,远离村子不说,还没啥用处,陈子谦不说陈安脑子有病才怪。

但陈安却清楚,这两个地方,利用好了,那可是风水宝地。

就以青沟来说,沟里云遮雾绕,温暖湿润,在后世,青沟两侧的山石坡地那是被人承包了的,建成了一个茶园,出产的大叶茶,品质非常好。

还有,青沟里没有河流,只有条小水沟,这些水就来源于青沟入口处一块大石下面冒出来的地脉水,出水量不大,只有两根指头那么粗的一股水。

别看水小,但水的品质相当不错,甘甜清冽,冰冰凉凉的,终年不断。

过往的山里人到了那里,总会撅着屁股趴在那块大石下面,喝上两口。

等到饮水机比较普及的时候,镇上的人都知道是好水,经常开着车子带着灌装桶,到那里装水带回去饮用。

茶园老板承包青沟后,见来取水的人不少,专门将水带去检测,结果是品质非常好的天然矿泉水,于是,干脆在那里打了储水池,用了简单的过滤设备,顺带干起了卖桶装水的业务,甚至还卖到了县城。

别的不说,单是靠着那股水,就能把日子过得很好。

这种好地方,陈安哪会错过。

至于盘龙湾,那是陈安上辈子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再熟悉不过。

没啥学识文化,但对农民能干的那些事,他却是清清楚楚,只要想,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别的不说,单是对面那大片竹林,打理好了,里面产出的竹子、竹笋、竹荪等东西,就能有不少收入。

“老汉,不要急着吼,你先听我说说我的想法。我们村的地你也晓得,大都是些山地,土地又瘦又窄,你想,到时候土地到户,能分到手的也不多,单靠种地,也就是能保证勉强填饱肚子,想要挣到钱,还是得把副业搞起来。

青沟那地方,别看着偏,但背风向阳,盖个房子,好好打理一下,也足够了,有那个水塘,用水也方便。那些长石头的地方,别人嫌弃,却是搞种殖的好地方,比如种茶树,公社就有种茶树的,人家一年分到的钱,看着都眼馋。

盘龙湾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就是因为地方偏僻,别人看不上,才不会有人眼红。

等分田到户的时候,土地不够,村里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到处开荒种地,恨不得能种下几棵包谷的地方,都变成能用的土地。

换别的地方,现在看着好,就怕到时候想开荒多有点地,都有人来跟着抢,弄得七零八落,不好施展,但是这两个地方不会,我们可以慢慢打理,变成我们自家守着的地方,地方也够大。

而且,只要把路修通了,离田地位置也没有远多少,离镇上还更近更方便。”

陈安亲眼见证过石河子村周边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他知道干些什么能赚钱,只是没法说得太详细。

土地到户之初,其实很多人担心政策还会有变化,并没有急着开荒种地之类的事情,还是老实地种着那些分到手后为数不多的山地,等一年下来,粮食真正到手,动心思的人那就多了。

如果不是被认为那场洪涝灾害是因为山林砍伐过度造成的而早早地禁止砍伐,很多地方的林木都会被砍光,开荒成田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