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71(2 / 2)

说到这里,张裕勾了勾嘴角:“朱将军你是领兵之人,最是清楚这些,真正能战斗的军队,都是要各地的驻军才行,而平时在州郡中的那些地方部队,则多是归本地的豪族所有,是他们以一些朝廷所给的官职的名义,征发自己族中的庄客,族人们为丁,而以给本地的普通百姓免除力役的好处,诱这些百姓成为他们的家丁庄客,所以,如果是象鲍家这样的大族,暗结贼人,甚至是自己当了贼人,那我们朝廷的号令,是完全不能通行于本地的。”

庄客从军破豪强

朱超石叹了口气:“是的,这就是我们建义成功以后,在各地无法真正控制局势的原因,忠于朝廷的官军,尤其是北府军兄弟太少,一个大州也不过万余,甚至是几千人,还要驻在郡治之类的大城和各要塞与渡口,一时间难以形成压制各地地头蛇的优势。野战军的驻守只能起到平定各地乱党盗贼的作用,或者说是在有大股贼人入侵的时候起到保护郡治的作用,但是作不到日常弹压各县各乡,让皇命下达各村的能力。”

张裕正色道:“所以说大晋的基层,地方,起码是在扬州以外的江州,广州,荆南这些地方,还是掌握在各地豪强的手中,他们站在朝廷一边,那政令就能下达,他们要是阳奉阴违甚至是公然抵触,那这些政令就无法通行。我在晋安郡的时候,还碰到过本地大族不服王化,于是暗中指使手下啸聚山林,攻击那些为朝廷服务的吏员,甚至想要串连各大家族,合攻郡城呢。”

陶渊明的眉头一皱:“这么嚣张?这是在妖贼作乱以前的事?还是妖贼有意地派人过来搞乱子?”

张裕叹了口气:“与妖贼无关,就是本地的两个大族,不满朝廷的法令,要为北伐大业加征一些税赋,于是煽动民变,还勾结收买了一批外地的盗贼,想要攻打一个县,杀害县令及其他的佐吏呢,后来还是多亏了其他的六七家大族站在了朝廷一边,发家丁相助,才平定了下去,这个事我上报了不到一个月后,还等朝廷后续的命令时,妖贼就打上门来了。”

朱超石点了点头:“类似的事情,在江州也有过,我亲自带兵平定的这种地方豪强伪装强贼,杀害朝廷官员与百姓的,就有三四起之多。我平定这些变乱的最大感受,就是本地的人情,往往是反而站在这些乱党一方的,他们欺骗这些百姓,朝廷的各种号令就是要对他们盘剥,加害的,真的会有不少人信以为真,站在他们这边。却完全感觉不到,多年以来,剥削他们最狠的,就是这种本乡本族的地主豪强呢。”

“但这种事情没办法,因为我们北府将士,都是外乡人,平时又不跟他们杂居混住,天生地就有隔阂,在他们看来,我们就是来征服,来统治甚至是来搜刮他们的外乡人,尽管我们也想做很多亲民之事,但受到那些本地豪强的阻拦甚至是刻意地误导,一直是很难办成,甚至是送给当地村民的一些牛羊,鸡犬之类的肉食,都会给他们说里面下了毒下了蛊,最后白白地扔掉也不敢吃。”

陶渊明眉头一皱:“居然关系如此紧张,我这几年在吴地和荆州居多,在江州这里的时间少,还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呢,不然的话,我要写的诗作歌赋,可就更多了。”

张裕笑道:“陶公现在已经是朝廷官员了,不是在野的名士和大诗人,你要做的,反而应该是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难不成真的象你的诗作中说的那样,就不要官府,不要朝廷,不要君长,直接让处处是桃源,可以自治了吗?”

陶渊明叹了口气:“那只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前提是天下大同,没有外敌也没有内乱,如此才可以让百姓在没有官府的情况下安居乐业,我虽然同情民间疾苦,但也并非不解世事之人,现在为官一任,自然就得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按朱将军的说法,这种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本地百姓和民众,并不信任北府军这些外来的将士,没把他们看成自己人,反而是看成要来奴役自己的敌人,把张长史这样的外来士族,也看成是要盘剥他们的贪官污吏,我这样说没错吧。”

张裕尴尬地勾了勾嘴角:“听起来不好听,但效果嘛,差不多还真是这样。”

朱超石沉声道:“这些事情的出现,不能只是责怪本地的百姓,因为以前的官府不作为,别说这些地方乡村,就是荆州这样的大州,也是常年无法统治,让桓氏当了六十年的土皇帝,而江州,湘南这些地方,也是在朝廷和荆州两边反复横跳,无论是桓楚,还是官府,都无法控制这里,只能靠本地的豪强地主代管,就算我们这几年消灭了桓楚之后,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张长史,归根到底,本地的豪强,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大晋的子民,而本地的百姓,也是天高皇帝远,只知本地的地主老爷,不知有朝廷天子。”

“要破解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这些本地的百姓,无论是自耕农,还是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庄客佃户们,能有为朝廷效力,立功得爵的机会,得了爵后,回乡置地,就有了产业,就能成为听命于朝廷的本地吏员,只有靠这些人,才能稳得住基层,收得上税赋,抽得了丁壮。”

陶渊明的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要扶持这些回乡的庄客们,以为基层吏,来抗衡和制约本地大族?可是这些本地豪强不是傻瓜,会坐视这些昔日的奴仆们反客为主吗?”

朱超石微微一笑:“那就是朝廷可以坐山观虎斗了,因为这些新吏无依无靠,想要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只有靠朝廷来撑腰,而他们熟悉本地的情况,并不会象从建康直接派来的官员那样掌握不了基层,而豪强大族如果真的对他们下手,也会激起本地其他的百姓的愤怒,这时候,民众就会站在朝廷,而不是大族这一边,朝廷也可以借机铲除这些违法乱纪的地方大族了。”

张裕哈哈一笑:“高,实在是高啊,这招真的妙。不过…………”说到这里,张裕的眉头一皱:“要是豪强大族也想明白了这点,就不让手下的庄客佃户们从军出征了,或者说只支持官军一些钱粮军械,那又怎么办呢?”

约定破贼各西东

朱超石平静地说道:“所以说,万事开头难,这些百姓们对朝廷的不信任,就在于没有从官府真正地拿到过好处,他们现在是不知道立了军功,得了爵位,当了乡吏之后的回报,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一样了。”

张裕喃喃道:“是啊,象南康这样的地方,地广人稀,有的是足够的土地可以分给这些乡人,只是,他们就算拿到了土地,象种子,灌溉这些,也不是容易的事,想要脱离豪强大族独立生存,恐怕并非易事啊。”

朱超石淡然道:“如果只是普通百姓,不习农事,那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后面会有吏士学校,专门培养这种可以到基层农村里劝课农桑的士人,张长史,你们世家子弟也许并不会这些,但是普通的士人如果从熟练的老农那里有了经验,是可以办成这些事的,我想,等我们彻底消灭妖贼,平定南方的时候,只怕第一批刘仆射在南燕开设的蓝翔吏校的学员,也可以毕业,到这些新光复之地,担任官职了。”

陶渊明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后话了,你的意思,就是用这些军功给各地的豪强和百姓以实际性的好处,换取他们倒戈易帜,站在朝廷这边吗?”

朱超石微微一笑:“是的,赦免那些附逆之人,然后允许一两年他们可以免除税赋,还让他们可以保留一部分现在的仓库存储,有这样的条件,加上我们在战场上的优势,足以让很多还在观望的城市,转而加入大晋一方了。”

说到这里,朱超石顿了顿:“我和南康这边的各大家族家主说好了,他们可以拿出两千人马随我行动,当然,这些人并非他们各家的精锐,也有不少是鲍家的部曲,但这没什么关系,有我这三百中军护卫为核心,有这些人来撑场面,足以横扫附近的几个郡县了,我不打江州境内的城池,而是向湘州,荆南这里打,一旦打下两三个地方,取得了当地豪强的支持,就可以再招募新兵,正常的话,三个月内,我就可以拉起两三万大军,足以攻取长沙,巴陵,岳阳这些地方了。”

陶渊明沉声道:“两三个月?且不说你动作能不能这么快,就算一切顺利,你的这些政策和行动,刘仆射能允许吗?”

朱超石正色道:“我来之前,是和刘仆射请过命的,这个设想,也和他讨论过,他非常支持,现在朝廷并不是太需要湘州一带的粮草,而是希望这些地方能迅速地反正,站在朝廷一方,至于现在给这些地方豪强们一些优厚的政策,也只是权宜之计,以后还是可以收回来的。”

陶渊明叹了口气:“这些政策,如果用在一个地区所有的豪强地主们的身上,以后想要变卦,不是太容易的事,一旦给了他们这几年收税收上的粮草与税赋,也会大大加强这些地方豪强的实力,以后就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割据自立的本钱,我是不打算用这样的方法的,当然,我们江州军团相对来说实力更强一些,现在就有数千兵马,不过,我不会在南康这里征兵,这里的人马,就全交给你带走吧。”

朱超石摇了摇头:“我跟各大家族的家主说好了,这里我只要两千人,一个也不多,如果陶公你不在这里征兵,可以让各大家族保留现有人马,我看,鲍家灭了以后,丁家独大,也不是好事,要是他们吞并其他几家,那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鲍家,以后尾大不掉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看着张裕:“张长史,现在南康已经光复了,你是想在这里暂代郡守之职,管理好战后之事呢,还是想照之前说的那样,跟在朱将军的军府之中,当个长史或者是参军,建立军功呢?”

张裕的眼中光芒闪闪,显然,他也是在思考之中,过了一会儿,他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如朱将军和陶长史所说,南康虽然光复,但在战后的势力平衡会比较复杂,这里毕竟是我们反攻以来收复的第一个江州郡治,如果因为内部关系而复失,可就太可惜了,我在这里起码也呆了近两年时间,这里的各大家族还是会给我几分薄面的,有我在,丁家也不会轻举妄动,而且,丁家的两个孙子,丁无忌和丁有为,也是要跟随大军行动吧。”

朱超石点了点头:“是的,丁无忌跟我走,至于丁有为,虽然未成丁,但陶公之前说过,要带他去建威将军和江州刺史府那里历练一下,嗯,也多少是对丁家一种制约,让他们不要乱来呢。”

陶渊明笑了起来:“所以,对你说的这些豪强地主,也不是白给优惠政策,而要他们交出质子,质孙之类的,在我们军中历练,以后可以回乡任官,接替他们的父祖辈,对吧。”

朱超石摇了摇头:“我倒是觉得,要是以后当地方官,未必要在本乡本土了,甚至不能让他们在本乡木土,不然他们家族势力庞大,又有了官身名份,以后就真的会成为尾大不掉,世袭一方的豪强,以前只是垄断乡间,以后这样可能会直接占据州郡了,这是我们不能允许的,陶公,你在江州行事,也要切忌这点,尽量不要让这些豪强子弟再在本郡为官。”

陶渊明淡然道:“这点我自有分寸,不过,这些地主豪强也不是傻瓜,子侄若是全给派往外地,人家会看出来这是调虎离山之计,未必愿意从命,到时候对这些实为质子的豪强子弟如何任用,在哪里为官,我想还是靠刘仆射最终定夺吧,我们先带着这些人做自己的事,如果能让他们生出忠于朝廷,效忠大晋之心,那是最好不过的。”

朱超石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远处的河滩之上,鲍号子的尸体,已经只剩下了一副血淋淋的骨架,而各大家族的家兵人人脸上带着敬畏之色,肃立一边,显然,他们被深深地震慑到了,朱超石看着陶渊明,行了个军礼:“那我们就此别过,再会之时,共贺破贼!”

陶渊明微微一笑:“定当破贼!一醉方休!”

朝议大会争议起

建康,宫城,大殿。

龙榻之上,一个四十多岁,胖胖的人,睡得正香,他的嘴角边挂着口水,顺着他的几根稀疏的胡须滴下,而黝黑的皮肤和卷曲的头发,又分明地表现出了他那母系昆仑的身份,这位不知冷暖,形同巨婴的人,可不就正是当今的天子,大晋的皇帝司马德宗吗?

王妙音凤冠霞陂,正襟危坐在龙榻的一边,在这个时候,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也正是代行天子之职,可以发号施令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容貌仍然美艳绝伦,带着无比的端庄,隐约中也透出一丝威严出来,而在这份端庄与威严之外,那略为苍白的脸色,也透出一丝憔悴出来,再好的妆容,也难以掩盖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疲惫,是啊,在满朝的文武看来,刚刚从青州之地赶来的这位大晋皇后,出征近两年才回来的这位世家奇女子,也确实太累了,刚刚回朝,就应车骑大将军刘裕这位大晋柱国的请求,召开了这次大朝会,显然,是要商议要事呢。

刘裕一身黄色的武官朝服,立于右首第一位,是武将之首,而左边第一位的,本应该是文臣之首的尚书令位置,哦,不,因为大晋多年来尚书令这一职备空缺,所以是尚书左仆射理事,现在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正在坐镇荆州,所以这个位置,也仍然是空缺着,而站在这个空位边上的,则是身为中书侍郎的琅玡王司马德文,这位当今皇上的同胞皇弟,现在的脸色似乎并不太好看,与并肩而立的谢混,郗僧施,徐羡之等大晋高官们一起,听着正站在殿中的王镇恶的军报。

新任的兵部侍郎王镇恶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朗声道:“以上,是近半年来的军报,自从车骑将军刘裕,率领征燕大军回朝之后,建康城中君臣一心,军民合力,赖我大晋列祖列宗保佑,终于打退了妖贼,让其一路败退,已到豫州安庆,我军从建康出击,不仅讨平了江北和吴地的小股响应妖贼的乱党,收复了历阳,还光复了几乎整个豫州,从桐柏山道,随枣走廊联接了荆州。”

“与此同时,荆州方向我军也在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刘道规的指挥下,于马头一战,大破妖贼徐道覆所部,俘斩其三万主力,徐道覆几乎是单骑逃跑,还带走了沿途的江夏等地的妖贼驻军,至此,我军荆州全境光复,只有一点非常可惜,那就是刘道规将军在胜利到手的时候,中了妖贼的暗算,身中毒箭,现在还昏迷不醒,现在,刘穆之刘仆射已经到了荆州,接替了刘道规将军的指挥之职,全权处理豫州以西的诸军事。”

王妙音的秀眉微蹙:“刘将军劳苦功高,不幸在胜利到来之时受了妖贼的暗算,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他的命保下来了,这是我们大晋列祖列宗的保佑,我也会每天为刘将军祈福,祝他能早日康复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